2009-05-26 02:26:42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記者發現,這些套現服務提供者似乎沒有感受到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通知》所帶來的壓力,紛紛表示,信用卡套現“操作方便、手續費便宜”而且 “很安全”。
央行、銀監會、公安部和工商總局5月初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并將主要矛頭指向信用卡領域的非法套現行為。盡管監管嚴厲,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暗訪中發現,不僅信用卡非法套現廣告通過“改頭換面”等形式繼續存在之外,信用卡非法套現活動也依然“兇猛”。
信用卡廣告:
“套現”改“服務”
廣告是信用卡非法套現的第一個環節,其中,網絡廣告已經成為信用卡非法套現活動招徠顧客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四部委在聯合下發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信用卡廣告中不得含有 ‘信用卡提現’、‘信用卡貸款’、‘POS消費提現’、‘刷卡取現’、‘辦卡刷卡一條龍服務’、‘代還信用卡透支款’等違法違規提供信用卡辦理和提現服務的內容。”
昨日,記者在網絡上輸入“信用卡套現”、“信用卡貸款”等關鍵詞搜索后發現,在搜索結果當中,以“信用卡套現”為關鍵詞的廣告果然沒有了蹤影。
隨后,記者以客戶身份,撥通了代理某知名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關鍵詞廣告的公司電話,該公司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有關部門對信用卡廣告的監管非常嚴格,包含 “信用卡套現”、“信用卡取現”、“信用卡貸款”等字眼在內的關鍵詞廣告都不允許做了。
但該客服人員同時表示,雖然廣告是不能做了,但該公司可以提供“網站優化服務”。網站經該公司“優化”后,可以讓用戶在搜索“信用卡取現”等關鍵詞時,在搜索結果中脫穎而出,同樣可以達到廣告的效果。
記者發現,盡管各大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對敏感字眼的關鍵詞廣告進行了屏蔽,但卻并未屏蔽含有敏感關鍵詞的網站。在搜索欄輸入“信用卡套現”一詞,谷歌搜索的網站數量為208萬個,百度為225萬個。在這些搜索結果中,含有不少提供信用卡非法套現業務的網站。
打開其中一個網站后,記者發現,一個以“XX金融服務公司”為名的網站可以向客戶提供“信用卡服務”(而非“信用卡套現”),但其“信用卡服務”內容仍為套現業務,網站上不僅有詳細的業務介紹以及收費標準,同時也標明了聯系人的手機和QQ等聯系方式。記者發現,這樣的網站不在少數。
NextPage
另一個網站除了提供“信用卡服務”,還提供個人代辦POS機的服務,并稱“只需身份證復印件和6張一寸照”,“20個工作日即可辦理POS機”。該網站宣稱將協助客戶“完成公司注冊的全部手續”,“一步到位,無須煩惱”。
記者暗訪:
最高可取信用額度的3倍~10倍
根據搜索引擎提供的結果,記者以客戶身份撥通了幾位提供“信用卡服務”的人的手機。一位以“XX咨詢公司”為名從事信用卡套現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套現業務并未受到影響,來套現的客戶仍然很多;而另一位從事信用卡套現業務的人士表示,“我們的POS機是以商戶的名義申請的,套現過程與到商場柜臺刷卡買東西一樣。”
記者發現,這些套現服務提供者似乎沒有感受到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通知》所帶來的壓力,紛紛表示,信用卡套現“操作方便、手續費便宜”而且“很安全”。
為了驗證信用卡套現業務是否 “名副其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親身經歷了一次套現歷程。
在與“XX信用卡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李先生聯系上后,記者按照李先生的指示,步行約15分鐘后,拐進了一條安靜的巷子,眼前是一座商住兩用的寫字樓。李先生的辦公室,就位于這座寫字樓中。
辦公室中有兩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是李先生同事。其中一個年輕人從抽屜中拿出一臺POS機,問:“你刷一張信用卡,還是兩張?”
記者:“一張。這里刷卡安不安全?會不會被銀行發現?”
年輕人:“我們用的是安徽的POS機,不會被發現的。你刷多少?”
記者:“1500元。”記者表示,主要是因為第一次來取現,沒有信任感,先少取點。
年輕人:“5000元以下的,都是按照100元手續費收取。”
記者:“最多能取多少?”
年輕人:“通過分期付款,最高可以取出信用額度的3倍~10倍。取得多更合算,手續費也低,取1萬元只要150元手續費。”
記者:“很多缺錢的人來你這里(取現)吧?”
NextPage
年輕人:“我們不問客戶的信息,也不問(拿了錢)怎么用。”
記者:“我想長期跟你們合作,費率能不能再優惠點?”
年輕人:“我們一直都在的,你可以隨時打電話聯系。以后肯定會給你優惠點。”
記者:“你們生意很好吧?”
對這一問題,兩位年輕人笑而不答。
刷卡、輸入信用卡密碼、在打印出來的賬單上簽字、收到銀行的扣款短信提醒,記者發現,一切都和正常的購物刷卡流程一樣。
一位年輕人從另一個抽屜中拿出一沓錢,放在點鈔機上點鈔,“剛從銀行取的,都是真幣,放心。”
一分鐘后,記者就拿到了1400元,以及一張打印的電腦小票。
新聞鏈接
相關法律有望近期出臺
君泰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資深律師曾智紅表示,信用卡套現具有現實的社會危害性。但是除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關于加強銀行卡安全管理預防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通知》對該種行為的原則性處罰規定以外,沒有其他的對該種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
曾智紅建議,為了防范和化解信用卡套現產生的風險,相關對策應該從立法、發卡機構和征信體系三方面著手制訂。在立法方面,明確信用卡套現行為的性質,將為他人信用卡套現并從中營利的行為作為犯罪處理,并嚴格界定非法套現行為的構成要件和處罰標準;在發卡機構方面,應嚴格審核信用卡申請人,明確規定特約商戶不得協助持卡人套現,并在各銀行間共享違規客戶信息;同時,將參與信用卡套現的持卡人、商戶等的不良行為記錄納入社會征信體系中,并配套相關的法規。
NextPage
中國銀聯表示,近年來,中國銀聯已攜手各商業銀行進一步完善銀行卡風險管理。銀聯表示,截至目前,各商業銀行通過銀聯風險防控系統已共享風險信息300多萬條,通報不法中介和風險商戶1.7萬多家,通報欺詐嫌疑銀行卡申領人上萬名,發布各類風險提示2000多次,有效防范和控制了各類銀行卡風險。
中國銀聯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彭桂林表示,面對銀行卡犯罪,除了發卡、收單機構在銀行卡業務中應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外,還需要更加有力的法律手段予以打擊。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訂出臺懲治信用卡套現及其他犯罪的司法解釋,并有望于近期出臺。相信相關法律出臺后,在產業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將形成全社會共同打擊銀行卡犯罪的氛圍,銀行卡犯罪案件將會得到有效遏制。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