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1 01:30:55
目前正等待相關的批復,有可能在近期或一至兩個月內拿到批文。
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北京
一直“霧里看花”的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房集團)被合并重組一事,日前有了新的進展。據媒體報道,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交建)將完全吸收合并中房集團的全部房地產資產,目前正等待相關的批復,有可能在近期或一至兩個月內拿到批文。
如果上述合并成功,中交建將拿到央企地產的“從業資格證”。
昨日(7月20日),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證實,“中交建合并中房集團確實在流程之中,這不是什么秘密了。”但他未透露此次合并的具體進展與成功可能性有多大。
雙方諱莫如深
媒體報道稱,中交建旗下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交通建設)董事會秘書劉文生表示,中交建將完全吸收合并中房集團的全部房地產資產,目前等待相關批復,可能在近期或一至兩個月內拿到批文。
混沌數月之久的中房集團被合并重組一事有了新的進展。受此利好影響,中房集團旗下控股上市公司ST中房 (600890,SH)昨日大漲4.36%,近于漲停。
4月13日,中國交通建設董事長周紀昌在香港表示,中交建正與國資委,以及一家央企進行洽商,期望通過全資收購方式收購這家央企,從而使其以中交建子公司的身份從事地產業務。
雖然未透露收購方的具體名字,但周紀昌表示,這家央企是16家允許從事地產的央企之一。市場將關注焦點放到在中房集團身上。
不過,從公開資料來看,近幾個月以來,二者的關系都處“流言”階段,兩家集團也未曾就此事公開確認。而劉文生此次表述被稱為是公司對外的首度確認。
對此,記者試圖聯系雙方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負責投資者關系的有關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劉文生不是在香港接受采訪的,僅是電話采訪。當記者提出欲采訪劉文生時,被告知要走相關程序。隨后,該公司有關部門要求記者傳真了一份采訪提綱。之后記者被告知,公司高層當前不方便就此事接受采訪。
同時,記者試圖聯系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被其秘書告知,對此事孟曉蘇不便接受采訪。
“合并有利央企做好”
“這其實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昨日一位知情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數月之前,兩者合并一事已在央企中流傳了。
中交建合并吸收中房集團的動力被分析人士認為是對地產業務的“垂涎”,雖然未獲央企主營房地產主業的牌照,但中交建一直關注房地產的投資機會。
資深地產人士傅碩認為,中房集團對于央企整合來說一直是個歷史包袱,因此圍繞該公司的重組傳聞一直不斷。中交建有錢,又有資源,通過修路的方式能獲得合適的土地儲備,因此合并中房集團利于盤活資產。
“兩者的業務有一定相關性,從整體上講,合并有利于央企做好。”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產業組織室主任劉戒驕認為,地產行業有一定的發展前景以及中房集團的地產品牌效應,也應該是中交建合并的動力。
周紀昌也曾表示,國資委對合并一事抱支持態度,主要是由于中交建的專業團隊及技術水平符合房地產發展,投入物業市場有助國家遏抑房價過快上漲的目標實現。
劉戒驕稱,央企合并本身比較容易。不過,合并后內部整合、人員處理、機構設置、業務劃分需要有時間來解決。
中房集團的“散沙”狀況業內有所耳聞。一位中房集團的離職前高管曾表示,公司在全國有340家下屬企業,但多數不聽調度,這些企業盤根錯節,“或負債、或股權、或人事”。中房在管理上難以將其整合為一家公司。甚至連中房集團到底有多少資產,公開資料也難以尋見。
市場傳言中房集團資產值超過600億元人民幣,擁有340家下屬企業及年均開發面積1300萬平方米。但據媒體報道,劉文生認為上述數據不準確,因中房集團并非上市公司,故仍需時點算。
種種跡象顯示,中交建對此次合并持相當積極的態度。4月中旬周紀昌曾表示,一家從事地產業務的央企會被劃撥至中交建名下,未來集團旗下地產業務計劃形成每年20億元以上的利潤。在媒體報道中,劉文生表示中交建集團未來或將優質房產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但此為長遠目標,不會短期內成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