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00:59:16
昨日,8只基金同天發行,值得關注的是,在這8只基金中,偏股型基金占據了半壁江山。近期統計顯示,股基的發行速度在加快。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昨日,8只基金同天發行,其中4只偏股型、3只純債型和1只貨幣基金。不難看出,針對投資者對風險的厭惡,基金公司繼續將目光都聚到固定收益類、理財類產品的發行上。值得關注的是,在這8只基金中,偏股型基金占據了半壁江山。近期統計顯示,股基的發行速度在加快。
來自眾祿基金的統計顯示,近期股基的發行速度相較今年上半年的各月,已有加快之勢,上周共有25只基金正在發行(分級基金各類份額均合并按1只計算),偏股型基金就占據一半多,主動股票型4只、混合型6只、指數型5只、QDII基金6只、封閉式基金2只,低風險類產品僅2只正在發行,其中債券型1只、保本型1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銀行了解到的信息,盡管現在多數投資者對購買偏股型基金還仍然有所保留。但是,一些銀行的理財經理已開始積極給客戶推銷偏股型基金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自我2010年做銀行理財經理,到現在都兩年了,股市一直都是低迷。”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表示,“從我們的角度,是希望幫助客戶獲得收益的,我們已經給客戶建議可投資股票型基金進場了。”
一基金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已經做好了股基在募集規模上還是會不盡如人意的準備,但他們確實是認為市場到了可以進行較為大膽的投資時候了,而這個時候選擇買入的投資者是相對安全的。
但令市場擔心的因素一直存在從未減少:上交所發布風險警示股票細則意見稿令B股和ST板塊急劇下跌,PMI降至八個月低點,CPI預期回落,下游行業不景氣以及火電利潤下滑、煤炭囤積、鋼鐵行業爆出信貸危機,實體行業風險增加。這些因素的存在,似乎就還不能令投資者完全對股市重新建立信心。
不少專業人士雖也表現得謹慎,卻并非一味悲觀,相反,他們更看好近期的市場,并認為市場見底或者出現有力度反彈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加。
在另一端受到追捧的低風險類產品被基金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爭先恐后地發行。然而,其個中風險似乎也隨之而來,如貨幣型基金在規模暴漲的同時,其流動性風險已不容忽視。
今年7月底,上海證監局下發《關于加強貨幣基金風險管理的提示函》,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轄區少數基金管理公司在貨幣基金運作中存在三類問題和風險,包括基金公司未謹慎匡算貨幣基金可用頭寸,將未到賬資金計入基金可用頭寸,同時也未將應付未付資金至少提前一個交易日從可用頭寸中扣除;其二,公司貨幣基金在銀行間市場與同一個交易對手進行連續交易時,未充分考慮潛在風險;其三,公司未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及時將貨幣基金應付贖回款劃出。
事實上,有專家就表示過:“貨幣基金面對大規模贖回時,便陷入賣券、虧損、贖回的惡性循環中。”在今年上半年,短期理財債基遭遇的巨額贖回量,遠超基金公司的預期,兌付風險隨之而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