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4-11 15:45:20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11日表示,今年,銀監會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 針對農村金融供給不足、農民貸款難等問題,銀監會相關負責人11日表示,今年,銀監會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投放,確保涉農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實現涉農信貸總量持續增加,發揮信貸資金對“三農”發展的推動效應。
據銀監會統計,截至今年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為18.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440.2億元,同比增長19.7%,高出各項貸款平均增速3.8個百分點。
業內專家認為,自2009年以來銀行業已連續四年實現涉農信貸投放增量高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但貸款難、貸款貴依然是困擾我國“三農”發展的一大難題。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村金融供給不足、農民抵押難和貸款難現象日益凸顯,加快農村金融改革進程、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刻不容緩。
銀監會表示,今年,銀監會將督促引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和富民惠農金融創新“三大工程”,全面提升服務便利度、增強服務可得性和提高服務契合度,更好地解決“三農”貸款難、難貸款的問題。
同時,鼓勵探索擴大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借款人可用于擔保的財產范圍。引導和推動涉農銀行業機構擴大貸款抵質押物范圍,涵蓋林權等符合條件的各類資產;開展銀保合作,將涉農保險作為借款人授信因素等信貸政策,為農民提供更低門檻的信貸服務,緩解農村貸款難、融資難問題。
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被一些農民稱為“草根銀行”。銀監會表示,將穩步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機構布局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近年來,銀監會進一步完善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相關市場準入政策,嚴格執行‘東西掛鉤、城鄉掛鉤、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掛鉤’政策。”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強調,村鎮銀行應始終堅持面向“三農”的市場定位,堅持“支農支小”的經營原則。
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12年末,全國共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939家,其中村鎮銀行876家;已開業機構中,農戶貸款余額達848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