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4-12-12 08:48:13
互聯網金融可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影響著互聯網金融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最關鍵要點在于對信用風險的評估。業內人士表示,在面臨身份欺詐風險、逾期不還等信用風險,及部分P2P跑路的情況下,建立大數據的征信平臺至關重要。
⊙記者張玉○編輯劍鳴
互聯網金融可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影響著互聯網金融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最關鍵要點在于對信用風險的評估。業內人士表示,在面臨身份欺詐風險、逾期不還等信用風險,及部分P2P跑路的情況下,建立大數據的征信平臺至關重要。
“呼吁行業聯手合作,無論是通過政府、第三方還是其他形式,共同組成一個共享數據平臺,一同來防范信用欺詐,降低各自風險,促使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宜信公司首席征信科學家鄭茂林在由“金融極客匯”舉辦的“信用的無限暢想”小型閉門沙龍里表示。
此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監管”論壇上透露,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在研究P2P網貸風險信息共享系統,計劃明年初上線,向業內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互聯網不見人”,如何在監管指導下,從風控角度真正評估風險進行授信呢?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平安橙子銀行產品總監傅曉軍在思考,眾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在琢磨。
“有時我們自己會潛伏到一些欺詐團伙的QQ群中去分析他們的作案思路,這些人會交流如何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刷新偽造良好信用借機欺詐。而且他們是游擊隊,很狡猾。”一位從事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的負責人(京東白條負責人)表示。
這要求技術不斷完善。“在目前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條件下,通過獲取個人身份信息和互聯網上數據抓取,可以比較方便地驗證客戶身份信息,而不特別影響用戶體驗。”FICO分析和業務咨詢總監周立勇指出。
相較身份欺詐,“目前P2P平臺很多是逾期不還的信用欺詐,許多用戶在多個平臺申請貸款并有意逾期不還款項。”宜信公司鄭茂林指出。目前由于征信體系的不完善和整體信用環境,國內線上P2P所面臨的欺詐風險可能要比美國高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P2P平臺一千多家,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不到1%。”新新貸風控部副總監張俊表示。
“平臺的一些信用數據是通過銀行或第三方來獲得。”拍拍貸負責人表示。
央行個人征信系統有三億人的信用記錄。如果商戶有征信的意識,或者P2P有成套的系統,對于信用風險防范是有好處的。
“央行的征信是針對有信貸記錄的人,有些征信報告只是姓名、地址,沒有詳細的信息,這個央行也沒法給你征信。”FICO分析和業務咨詢總監周立勇說道。因此,京東金融集團消費金融部風險總監程建波建議,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首先把黑名單共享一下。
“其實不光是黑名單,希望能夠真正促進數據聯盟,將各自的數據共享。基于宜信的幾百萬借款人數據,即將推出免費供同行查詢的系統。希望行業一同去打造這樣一個共享大數據庫,促進行業發展。”鄭茂林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