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4-15 18:21:28
記者了解到,國家相關部門從去年開始的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在近期有了新動向。據悉,相關部門已向上提交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助指標調整建議,值得關注的是,此前被業界認為補貼較高的新能源客車補貼,將大幅度調整。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陸佳麗
記者了解到,國家相關部門從去年開始的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在近期有了新動向。據悉,相關部門已向上提交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助指標調整建議,值得關注的是,此前被業界認為補貼較高的新能源客車補貼,將大幅度調整。
據悉,純電動客車補貼平均降幅或達31.8%。其中,6~8米和8~10米的降幅更是分別達到了45.6%、49.5%。這就意味著8~ 10米的新能源客車補貼或將腰斬。
這消息靠譜么?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這一消息并非空穴來風。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相關部門的確在對新能源客車的補貼進行調整,而調整的最大幅度很可能就是接近50%。
“據我了解,媒體披露的補貼降幅是比較準確,且(這樣的補貼是)合理的。“一位新能源汽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補貼政策確實正在討論調整。
“據悉,未來,新能源客車的補貼主要會增加指標限制,設定補貼上限等考核因素。現在,有些車型拿到的補貼甚至高于制造成本,補貼明顯偏高。最后政策的降幅可能會有所出入,但下降是必然的。”上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補充道。
為此,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一輛純電動續航里程≥250公里且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小于0.25的6~8米的客車為例,其在國家層面能獲得25萬元的補貼,若再加上按照與國家補貼1:1下發的地方補貼,即25萬元,這輛客車總計可獲得50萬元補貼。另據了解,一輛6~8米客車總體造價不會超過50萬。賣一輛等于白賺一輛,客車企業估計都在仰頭大笑啊哈哈!!
但是,這好日子可能得到頭了!顯然,補貼若真的大幅下降,企業的利潤也必將遭遇大縮水。
記者了解到,去年許多客車企業都因新能源業務而實現利潤大增。
以宇通為例,據宇通客車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12.11億元,同比增長21.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35億元,同比增長35.31%。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宇通獲得了高達68.565億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接近凈利潤的兩倍。若按照以上建議實施,那么宇通的新能源補貼或將縮水23.14億元。
由此可見,接下來,對于一直背靠補貼而獲得發展的客車企業來說,其利潤表現和未來的發展都將遭遇到巨大的挑戰。
那么,為何會6~8米、8~10米客車的補貼會大幅下降呢?業內有觀點認為這或于騙補事件有關。“此次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調整,與當下不斷推進的新能源騙補調查確有一定關聯。”以上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
據悉,去年,6~8米純電動客車銷量占據了純電動客車總銷量的60%,成為了騙補重災區。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補貼遠高于實際的成本后,車就不是使用的工具,而是騙補的工具。騙補的根源在于補貼超過合理成本的臨界點,需要降低補貼抑制騙補,回歸新能源車發展的正常軌道。”
為了解新能源騙補的真相,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就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暗訪。“按照原計劃,三月底各個地方企業核查完畢,四月初各核查小組寫調研報告,四月中下旬核查結果就會出來。”上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四部委針對騙補事件的核查工作已經進入最后階段,只待公布最終結果,“對于存在違章操作的行為肯定會嚴肅處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