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3 08:45:58
11月2日晚,阿里巴巴公布了2018財年第二季度業績,收入達551.22億元,同比大增61%,創IPO以來最高增速。天貓實物商品GMV同比增長49%,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9%至29.75億元。
每經編輯|張斯 王星平
圖/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張斯 每經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盧祥勇
“雙十一”在即,阿里巴巴也交出了最新一季度的“成績單”。
北京時間11月2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8財年第二季度(2017年7月1日-9月30日)業績,收入達人民幣551.22億元(82.85億美元),同比增長61%,創IPO以來最高增速。
其中,上個財季公布的“天貓出海”項目助推國際零售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28.78億元(4.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5%。業內人士認為,天貓在海外的表現其實是阿里巴巴全球化加速的表現。
對阿里巴巴來說,電子商務業務一直都是其最大的收入來源,這一財季也是如此。在新財季里,阿里巴巴電商業務收入為人民幣464.62 億元(69.83億美元),同比增長63%。
財報顯示,天貓實物商品的商品交易額(GMV)同比增長49%,這是天貓在連續兩個季度創下49%的同比增速。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天貓的高增長歸結于中國消費的巨大拉動作用,與新零售所帶來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商業業態。
據Analysys易觀日前發布的《中國網上零售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7年7月-9月,中國網上零售B2C市場交易規模為985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天貓以59.0%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一。
除了電商業務,本季度,阿里云計算收入同比增長99%至29.75億元(4.47億美元),預計年內營收破百億。
此次成績似乎讓阿里巴巴對于新財年的表現較為滿意,財報發布后,阿里巴巴宣布將2018財年的收入指導從45%-49%調整至49%-53%。
今年7月,馬云提出5個全球的目標,希望未來能夠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郵”。全球化已經成為阿里巴巴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早在2016年9月,天貓出海正式在天貓內部孵化。而在2017年“618”期間,天貓出海正式被推出。據了解,“天貓出海”是將天貓生態模式逐步復制并落地到東南亞、印度以及全球市場,提高當地電商效率。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目前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場拓展中,東南亞市場占據著重要地位。財報顯示,受益于東南亞平臺Lazada以及中國出口平臺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的強力表現,國際零售業務收入達到28.78億元(4.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5%。
此前,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多地相繼落子。例如在馬來西亞推出首個自由貿易物流e-hub,作為eWTP項目的一部分;通過Lazada平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泰國推出“淘寶精選” 頻道,讓本地消費者能夠購買中國商品;在物流方面,投資新加坡郵政;在企業服務方面,阿里云在2016年3月開始在泰國建立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商巨頭攜中國品牌出海能為國內的一些優質品牌拓展國際通道,提升品牌影響力。
出海雖然美好,但是現實問題亦不可忽視。
東南亞最大的網購商城Lazada資深副總裁程海星此前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電商來說,目前在東南亞所要面臨的兩大困難就是物流難點和支付難點。東南亞地區地形復雜,很多包裹是無法使用單一的物流方式送達,所以在東南亞國家必須要使用海陸空多種方式。同時,在東南亞地區,有一些消費者是沒有使用信用卡和銀行卡的習慣,這對國外的電商企業是一個挑戰。
南洋國際商學院院長許振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出海,和當地企業合作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兩者之間可以形成一種戰略互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