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7 20:27:53
在12月15日,港交所宣布了在6月份發出的兩份咨詢文件的咨詢結論。港交所否決了此前擬推出的創新板,并且將新經濟公司作為引進上市的重點。同時,港交所還對生物科技公司放寬上市門檻,沒有收入也可以申請在港股市場上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東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謝欣
“我們香港是一個小市場,在這個市場的發展里面,我們最大的挑戰是要保持永遠能夠與時俱進。因為很有可能如果我們做得不好的話,就會被邊緣化。”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最近這樣說。
在今年6月份發出兩份咨詢文件后,港交所在12月15日宣布了該次咨詢的結論。港交所將推進一系列的改革來吸引更多的公司前去上市,而這些舉措對港股市場或許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港交所的咨詢結果及一系列決定,與今年6月份的咨詢文件內容有較大的變化。
設立創新板被否決
在今年6月份,港交所在刊發的兩份咨詢文件中,提到了擬推出港股主板及創業板之外的創新板。而此次港交所宣布咨詢總結時表示,將不設立創新板。
對于此重大變化,港交所指出,在咨詢過程中市場對設立創新板表示關注,一個原因是設立創新板會令港股上市框架增添更多(及不必要的)復雜因素;另一個原因是優質的公司都傾向于在主板上市,創新板不一定能吸引到優質的公司上市。
由于不設立創新板,港交所也做出了新的替代辦法。港交所指出:“我們認同市場的看法,認為在《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是最為合適可行的做法。因為將資源集中在一個優質的板塊,比另起新板塊做出區分的做法更為理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正是港交所與時俱進的自我要求,讓在主板上市的規則中增加新的內容,而通過新的章節納入更多類型的上市公司。港交所指出,目前港股的上市規則限制了部分企業上市。
新經濟公司成重點
從港交所的一系列決定可以看出,吸引新經濟公司赴港股上市成為了此次咨詢的焦點。
何為新經濟公司?港交所明確表示新經濟公司就是新興及創新產業的高增長公司。而港交所認定的創新型公司一般具有多于一項的以下特點:第一是能證明公司成功營運有賴其核心業務應用了新的科技、創新理念、業務模式等與眾不同的地方;第二是研發將為公司貢獻一大部分的預期價值,并以研發為主要業務及占去大部分開支;第三是能證明公司成功營運有賴其專利業務特點或知識產權;第四是相對于有形資產,公司的市值或無形資產總值較高。
事實上,目前的港股市場還是以傳統經濟上市公司為主流,而且舊經濟公司的市值占比與其他市場相對較高,客觀上也造成了港股市場平均市盈率相對較低的現狀。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創新是發展的大趨勢,可以吸引更多的新經濟行業到港股上市,有利港股市場做大做強,吸引資金流入參與。”
公司沒收入也可上市
以往在港股市場,公司沒有實現盈利也可以上市,但是沒有收入還是不行的。而此次港交所決定讓生物科技公司沒有收入也可以上市。
對此港交所表示,市場人士認為許多牽涉大量研發工作的行業在發展商業產品或服務賺取收入前都有集資需求,所以支持這類尚未盈利的公司到港股上市。
由于沒有收入的公司會帶來額外風險,港交所建議接納未有收入公司時,初期只會容許生物科技公司申請。實際上,未有收入而提出上市申請的公司大都是生物科技公司。此外,生物科技板塊公司的業務倚重研發,多受嚴格規管,須遵循監管機制所定的發展進度目標,讓投資者有多一個參考的框架,即使沒有收入及盈利等傳統指標,都能對公司進行估值。
另外,根據港交所的建議,上市時預期最低市值達到15億港元的生物科技公司可按《上市規則》的新章節申請上市。
除了上述創新外,允許同股不同權(即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上市也成為此次咨詢結論的亮點。而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必須符合創新型公司的定義。此類公司申請上市時的最低預期市值須達100億港元,若預期市值少于400億港元,港交所也會要求該公司在最近一個經審核財政年度取得最少10億港元的收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