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8 00:02:58
7日晚間,紅塔證券(母公司)率先披露了3月財務數據簡報,營業收入-2571.61萬元,凈利潤-4348.53萬元。有券商分析師表示,紅塔證券營收為負,大概率是自營虧損了影響到當月業績。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蘭素英
7日晚間,紅塔證券(母公司)率先披露了3月財務數據簡報,營業收入-2571.61萬元,凈利潤-4348.53萬元。
3月,受海外主要股指震蕩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A股震蕩劇烈,上證綜指月跌4.5%,深證成指月跌9.27%。有券商分析師表示,紅塔證券營收為負,大概率是自營虧損了影響到當月業績。
紅塔證券年報顯示,2019年公司證券投資收益約為1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73%。
3月營收凈利均虧損
紅塔證券3月財務數據簡報顯示,紅塔證券(母公司)3月實現營業收入-2571.61萬元,凈利潤-4348.53萬元,截至3月31日,凈資產為136.76億元。
作為首家披露3月經營數據的上市券商,紅塔證券似乎開了個不好的頭,不僅凈利潤虧損,就連營業收入都為負數。雖然營業收入為負在歷來的券商財務月報中并不常見,但也早有先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9年10月太平洋證券(母公司)營業收入為-442.18萬元,有投資者據此提問,營業收入為負是何原因?太平洋證券回答稱:“主要原因為公司非權益類證券投資業務出現虧損,投資收益為負,導致公司營業收入為負。”
與太平洋證券類似,針對紅塔證券3月營業收入為負的情況,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就表示,大概率是自營發生了虧損,尤其對小券商權益影響很大,投資收益為負,影響了公司當月業績。
Wind數據顯示,3月A股市場,受海外主要股指震蕩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A股震蕩劇烈,上證綜指月跌4.5%,深證成指月跌9.27%。紅塔證券的自營業務或因此受到波及,進而影響到當月業績。
隨著3月財務數據的披露,紅塔證券一季度業績也能知曉。記者將紅塔證券(母公司)前三個月財務數據簡單加總得知,一季度紅塔證券實現營業收入8.54億元,凈利潤4.69億元。
自營收入占年營收超七成
眾所周知,證券投資業務屬于受市場波動影響極大的業務類型,而紅塔證券的證券投資業務創收比重已經遠超行業水平,這也預示著紅塔證券的盈利能力波動性會很大,因而紅塔證券因而被看作經營模式“瘸腿”,過度依賴于自營投資。
2019年紅塔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71.94%,而支撐公司業績爆發的正是證券投資業務,2019年該業務實現收入約15億元,同比增長205.89%,占公司總營收的72.6%。
另外,查看紅塔證券招股說明書可以發現,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收入近三年都實現了200%的高增長,2017年、2018年證券投資業務收入分別為7689.37萬元和4.9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95.10%和537.56%,增速超過同時期的其他上市券商。
在2019年年報中,紅塔證券指出,公司市場風險主要集中在自營證券投資業務持倉證券的價格波動風險,包括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業務和非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業務。
另外,在自營收入比重已占七成的情況下,公司仍在加大自營投資的資金投入。記者看到,與年報一同拋出的還有配股預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億元人民幣,其中40億用于發展發展FICC業務(即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務),即為公司證券投資業務。
“FICC業務是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關系戰略性資源的國際定價和人民幣國際化。”紅塔證券稱,公司FICC業務始終秉持穩健的投資風格,自有資金投資配置以優質固定收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為主,獲取穩定的投資收益。該業務近年來雖取得了良好業績,但與同行相比仍然規模較小,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故擬通過本次配股募集資金,投入40億元擴大FICC業務的投資規模,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