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08 20:02:06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介紹稱,目前,國家會展中心隔離救治場所正在加快建設,約有60萬平方米,預計可提供50000張床位,國家會展中心隔離救治場所也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艙,計劃明天(4月9日)起分批進行交付。
◎在4月7日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曾介紹稱,目前,上海正按照國家診療方案,對陽性感染者進行分級分類收治。
每經記者|許立波 每經編輯|魏官紅
4月8日上午,上海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和方艙醫院建設情況。
會上通報,4月7日,上海市新增824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20398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表示,近日通過區域篩查發現的陽性感染者數一直處于高位,提示社區傳播仍有發生,且呈現聚集性特征,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據吳乾渝介紹,自3月1日以來,截至4月7日24時,上海市累計報告本土陽性感染者131524例,其中無癥狀感染者127131例、確診病例4393例。在確診病例中,有的是無癥狀感染者轉歸,也有的是從輕型、普通型轉為重型,目前有1例重型正在治療中。
針對這些確診病例的收治問題,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介紹稱,為統籌推進集中隔離救治場所建設,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集中隔離救治場所建設專班,市住建委牽頭協調參建各方,努力克服各項困難,強化現場管理推進,保障各個項目按照節點目標推進。
截至目前,世博展覽館、新國際博覽中心、花博會復興館、臨港洋山特保區4個市級集中隔離救治場所已交付投用。這4個點共計約50萬平方米,可提供約38000張床位。目前,國家會展中心隔離救治場所正在加快建設,約有60萬平方米,預計可提供50000張床位,國家會展中心隔離救治場所也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艙,計劃明天(4月9日)起分批進行交付。
金晨表示:“同時,我們還加強對區級集中隔離救治點建設指導,發布《臨時集中隔離收治點設施設計技術導則》,明確了總體設計原則和關鍵部位改造方案,并推廣了一些經驗和做法,為區級方艙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目前來看,各區級方艙已建成交付了2.1萬張床位,還有近2萬張床位正在建設過程中,近期也將陸續交付。”
此外,據澎湃新聞報道,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部署,4月初,江蘇、浙江將緊急為上海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相關隔離人員提供房源,總量為6萬間。其中,江蘇、浙江各3萬間。目前,江蘇已籌措并提供1.6萬間,分別位于無錫市2000間、揚州市3300間、常州市2200間、蘇州市980間、鎮江市960間、泰州市1000間、鹽城市2300間、南京市3200間;浙江已籌措并提供2.1萬間,分別位于杭州市5200間、寧波市6200間、臺州市2000間、紹興市3000間、金華市3000間、湖州市2000間。剩余房源將于近日籌措完成。
此次江蘇、浙江所提供的隔離房源,用于上海已確診的新冠肺炎陽性患者(包括無癥狀感染者)的密接人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現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規定,新冠確診病例臨床共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四種,根據病情確定隔離管理和治療場所,其中: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相關集中隔離場所不能同時隔離入境人員、密切接觸者等人群。隔離管理期間應做好對癥治療和病情監測,如病情加重,應轉至定點醫院治療。
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應在定點醫院集中治療,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應當盡早收入ICU治療,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癥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療。
在4月7日舉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吳乾渝曾介紹稱,目前,上海正按照國家診療方案,對陽性感染者進行分級分類收治。定點醫院優先救治普通型及以上確診患者,以及部分輕癥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包括孕婦、兒童、老年人等,他們一般需要重點照顧,或伴有慢性疾病。針對輕癥和普通型患者,以支持對癥治療為主,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對癥處理,輔以中藥治療。
對老年患者、有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等)的患者,密切監測,提前預警,在治療原發病基礎上,給予調整機體免疫、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臟器功能等綜合治療措施,阻止疾病的重癥化趨勢。
針對方艙醫院在收治工作中如何做好分級分類管理的問題,吳乾渝表示,方艙醫院主要收治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患者。主要是隔離觀察和隨訪病情是否發生變化,積極開展中醫藥干預,調整提高收治者身體機能。必要時及時轉送定點醫院。
在4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對目前方艙醫院內部運行和管理的情況進行了介紹。
樊嘉表示,中山醫院除了保障日常醫療服務工作,還承擔著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臨時定點醫院、閔行體育館方艙醫院等收治機構的運行和管理工作。
他以閔行區體育館方艙為例,進行了簡要介紹。閔行區體育館方艙集中收治輕癥和無癥狀患者,3月23日起逐步開始啟用,目前開放床位714張。截至4月7日20時,累計已收治1105人,累計治愈出院422人。
“中山醫院還派出40名醫生、200名護士、69名管理人員,其中很多人都有支援武漢的工作經歷。”樊嘉介紹道。
此外,中山醫院總部組建了以中科院院士牽頭、眾多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作為前方醫療隊的強大支撐,進行會診救治,共同制定診療規范,保障每一位收治者的醫療安全和救治效果,盡可能縮短平均住院天數。
“這其中,我們重點做到四個關注。”一是關注婦女兒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生活需求等;二是關注患者的特別醫療需求,對一些特殊疾病患者的醫療需求給予幫助,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三是關注醫院的感控管理,對安保、工勤、維保人員進行多次培訓,嚴控重點環節,改造薄弱環境,做好場館排風、環境消殺等工作;四是關注場館安全,給病人發放消防安全一本通手冊,同時,遇到可能的突發情況,做到“及時發現、準確判斷、快速反應和高效處置”。
樊嘉進一步介紹稱,與醫療照護同等重要的,還有日常生活保障。即“四大金剛”硬需求,包括:吃喝、睡覺、上網、衛生。市政府、閔行區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全力提供保障。聚焦“吃得飽”,在每日的標準配餐基礎上,另配零食水果,力爭在“吃得飽”的基礎上盡量“吃得好”。聚焦“睡得香”,收治點內每個床位配備了各類日用品,并額外存儲了一批御寒用品,應對天氣變化。聚焦“沖浪順”,開通1000兆帶寬WIFI無線網絡,保障網絡的通暢。聚焦“洗得凈”,對場館的衛浴設備加大保潔力度,滿足患者的個人衛生基本需求。
樊嘉表示,對于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我們也加大了關愛力度。每個護理小組4小時換班,實行彈性排班制,最大程度減輕醫護人員和工勤人員的工作強度。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730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