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6 19:58:03
◎目前市面上的多數機器人主打實用功能,強調其工具性,但陪伴也是一個未被滿足的剛需,市場空間很大。“用戶對機器人的非工具型需求也很高,針對陪伴需求,情感是內核,讓機器人與人的交互能夠產生情感連接,當然也需要有一些實用的家庭應用場景,能夠幫到用戶,讓用戶每天都想去使用。”
◎而事實上,陪伴型機器人僅是服務型機器人的一種,該品類仍處于發展和探索的初期。
每經記者|姚亞楠 唐如鈺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4月26日),消費級機器人公司“可以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由消費電子企業安克創新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順為資本、小米跟投,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突破和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以掃地機器人為代表的C端服務型機器人快速滲透到消費者居家生活之中。與此同時,在人口老齡化、“孤獨經濟”的催化下,陪伴型機器人的潛在需求被資本看到,也打開了創業者讓科幻電影《機器管家》中安德魯(注:有學習、創造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的機器人)走進現實的想象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可以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消費級機器人公司,其把工業級的控制算法應用于消費級機器人,主打產品ClicBot是一個包含基礎形狀組件的玩具機器人套裝,用戶可以通過這些組件的拼搭、創造出任意形態的機器人。依托這一模塊化的機器人系統,“可以科技”還構建了一個讓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用戶創造內容、分享內容的社區平臺,其中包含大量的內容消費者、內容創造者及開發者。此外,ClicBot有很強的教育屬性,可以提供三種層次的編程體驗:從基礎拼接即可實現的動作編程,到通過拽拖圖形來實現的無代碼編程,再到進階級的Python編程。
“可以科技“創始人楊健勃今日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道,目前ClicBot用戶遍布82個國家和地區,社區UGC內容每月有一萬余條,不斷拓展著產品的玩法和應用場景。
陪伴功能是“可以科技”尤為看重的,楊健勃認為,目前市面上的多數機器人主打實用功能,強調其工具性,但陪伴也是一個未被滿足的剛需,市場空間很大。“我們觀察到,用戶對機器人的非工具型需求也很高,針對陪伴需求,情感是內核,讓機器人與人的交互能夠產生情感連接,當然也需要有一些實用的家庭應用場景,能夠幫到用戶,讓用戶每天都想去使用。”
此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新產品會聚焦家居陪伴,以孩子、年輕的家庭成員為核心,去實現家庭的各種智能場景,讓機器人有黏性地出現在家庭,成為智慧家居的核心部分。
事實上,陪伴型機器人僅是服務型機器人的一種,該品類仍處于發展和探索的初期。當下,服務機器人仍以工具型為主,且較多用于倉儲物流、餐飲客服、醫療、金融等領域,其中物流、醫療領域應用最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醫療服務機器人銷售額達到53億美元、同比增長28%,占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的比重達到47%;其次則是物流機器人,2019年該領域銷售額為19億美元,增長幅度達到110%。
與此同時,To C端機器人功能與類型則尚不豐富,但家政服務、娛樂休閑、助老助殘等方面有極大的挖掘空間。事實上,人口老齡化、旺盛的教育需求、醫療輔助需求、“孤獨經濟”等均是資本看中消費機器人,并大刀闊斧布局的動力。IFR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實現銷售收入169億美元;其中,專業機器人實現銷售收入112億美元,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6%;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實現銷售收入57億美元,占比為34%。
楊健勃認為,相較工具型服務機器人,陪伴型產品則更具附加價值,也是剛性需求。“不管是小孩、老人,其實都需要陪伴,陪伴機器人有幾個核心要素,它要能理解人、在某些方面幫到人、以及與人建立情感連接,當然完全做到這三點可能已經是比較成熟后的形態。”
當然,他也坦言,距離“理解人、幫到人和生命感”機器人的出現,還有一段路要走——一方面需要人工智能、模式識別、驅動技術等技術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將技術與藝術設計以及用戶需求去做抽象整合。
免責聲明:每日經濟新聞·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30043150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