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2 14:01:48
每經編輯|段煉 易啟江
繼昨日新增陽性破萬后,今日全國新增陽性再度破萬。
據央視新聞,11月1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1452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0351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州11月累計新增超1.8萬例
無癥狀感染者超9成
據南方都市報,剛剛,廣州市衛健委通報:2022年11月11日0時至24時,全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59例,其中231例在集中隔離場所隔離觀察人員排查中發現、24例在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排查中發現、3例在高風險區域管控人員排查中發現、1例在社區篩查中發現;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921例,其中1125例在集中隔離場所隔離觀察人員排查中發現、1730例在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排查中發現、36例在高風險區域管控人員排查中發現、15例在社區篩查中發現、7例在密接人員篩查中發現、4例在主動就診(檢)人員篩查中發現、3例在閉環管理重點人員排查中發現、1例在非閉環管理重點人員排查中發現;另有435例此前已公布的本土無癥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
從11月1日至11月11日,廣州本土新增新冠感染者累計18609例。
根據《海珠區關于強化全域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海珠區11月11日0時至11月13日24時進一步強化全域疫情防控措施,區內地鐵、公交、出租車、網約車暫停服務。內環路、華南快速、南環高速、南沙港快速路保留作為跨區通道,上述通道在海珠區內的出入口封閉。全區其他路段實施臨時交通管控,目前海珠區過江通道如人民橋、解放橋、海珠橋、海印橋、廣州大橋、獵德橋、琶洲大橋、鶴洞橋、洛溪大橋、新光大橋(往海珠方向)等過江橋梁及侖頭-生物島-大學城隧道已臨時封閉,江灣大橋及洲頭咀隧道僅保留過境功能,出入海珠方向已封閉。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廣州每日新增無癥狀感染者均數倍于確診病例,占比總感染人數超九成,其中近一成無癥狀轉為確診病例。11月1日至11月10日,新增無癥狀感染者總數約為確診病例總數的12.8倍,占比總感染人數的92.75%;最高單日(11月8日)新增無癥狀感染者為確診病例的27.98倍,占比總感染人數的96.55%。無癥狀感染者中,有多大比例會成為確診?近十天廣州本土疫情無癥狀感染者中,9.13%會轉為確診病例;最高單日(11月8日)有15.2%轉為確診病例。
數據來源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圖/南都記者 楊麗云
具體情況為,11月1日無癥狀感染者占總感染人數的77.61%,11月2日占86.6%,11月3日占75.17%,11月4日占85.12%,11月5日占95.02%,11月6日占93.7%,11月7日占95.2%,11月8日占96.55%,11月9日占95.11%,11月10日占91.29%。
那么什么是無癥狀感染者?它和確診病例之間有何區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介紹,無癥狀感染者,簡單來說,就是患者身上攜帶了新冠病毒,但是不發病,沒有明顯癥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得新冠肺炎了。
既然沒有癥狀,流調人員如何找出他們?蔡衛平表示,無癥狀感染者一般是通過追蹤確診病人密切接觸者、重點人員核酸篩查發現。
查出的無癥狀感染者通常有3種情況:
① 病毒感染沒有造成病理性損傷,一直到病毒自然清除都沒有癥狀(真正的無癥狀感染);
② 患者處在潛伏期,尤其是潛伏期的中后期,查出核酸陽性(出現癥狀即轉為確診);
③ 患者癥狀很輕,沒有明顯感覺就自愈了,在恢復期檢測出核酸陽性。
專家:無癥狀感染者
不需要治療,不會有后遺癥
據南方都市報,“目前,無癥狀感染者不需要治療,當前感染者所要做的是充分休息,盡快恢復。未來抗病毒的小分子藥物如上市,或可針對無癥狀感染者使用。”蔡衛平說。
無癥狀感染者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會開展血常規、CT影像學檢查和抗體檢測,如出現以下三種情況,符合確診病例診斷標準后,會在24小時內訂正為確診病例:
①無癥狀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并已經開始出現癥狀;
②無癥狀感染者觀察一段時間后,出現咳嗽、發熱、乏力等癥狀;
③無癥狀感染者沒有出現臨床表現癥狀,但肺部CT檢查有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無癥狀只意味著感染者沒有癥狀,并不是沒有傳染力,同樣會傳染他人。且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途徑與確診病例是一樣的,具體包括: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因此蔡衛平提醒,對于無癥狀感染者,同樣要進行密接者的排查以及高風險人群的篩查和相應的場所管控措施。
11月10日,在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新聞發言人張周斌表示,疫情流行期間連續性的核酸檢測,是確保我們能夠及時發現感染和傳播風險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也希望市民朋友能夠繼續支持并參與核酸檢測。
為什么廣州這次疫情中,無癥狀感染者多?這與奧密克戎變異株和大規模免疫接種有關。廣州本輪疫情主要流行毒株為奧密克戎BA.5.2變異株,特點是傳播力強、潛伏期短但患者多以輕癥、無癥狀為主。
公共衛生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王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南非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奧密克戎BA.5變異株的R0值可能高達18.6,傳播性是原始毒株的6倍。
張周斌介紹,目前廣州海珠、荔灣、番禺等區采取的嚴格限制人員流動、全員核酸檢測等手段,就是在努力降低傳播指數,以快制快。
那么得了無癥狀,有沒有后遺癥?王鳴提到一組研究,今年10月12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研究是迄今為止關于后遺癥的最大規模隊列研究之一。
研究顯示,無癥狀感染者,沒有新冠后遺癥;但在確診病例中,后遺癥主要表現為疲倦、頭痛、失去味覺和嗅覺、肌無力、呼吸困難、認知能力下降、甚至是抑郁癥等。
值得一提的是,感染之前接種疫苗,可降低一些后遺癥的風險。
“雖然新冠病毒變異難免讓疫苗效果打折扣,但對于預防感染后發生重癥和死亡,仍然是有效的。這個事實已得到全球多個國家證實。所以有條件接種疫苗的人,應加快完成免疫接種。”王鳴說。
鄭州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方艙
被叫停
新黃河客戶端消息,近日,在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建設方艙醫院(醫學觀察點)一事,引發網友關注。
在社交平臺上,一些網友曬出了方艙醫院正在建設的視頻和照片,質疑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改建成方艙醫院是否合規。國家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最新回應,“過去兩天我們內部已經召開了緊急會議,局里高度重視,已經將最新的指令布置下去了,應該不會再次出現這類行為。”
據悉,2019年10月,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位于鄭州市中原區的鄭州第二砂輪廠舊址,始建于1964年,是老一代鄭州人的集體回憶,近年來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二砂最為獨特的就是包豪斯風格建筑群,具有高度的稀缺性和歷史文化意義,其中27號陶瓷砂輪制造車間為單層廠房,占地7.42萬平方米,是當時全國單體建筑最大的廠房。
11月8日,鄭州二砂廠大面積動工。受訪者供圖
對于網友的疑問,據頂端新聞,11月9日上午,鄭州市相關部門回應稱:在二砂建設方艙醫院確有其事,但并不會對文物本體造成損壞。上述部門相關負責人說,在二砂建設方艙醫院,借用的是閑置廠房,而并非改造。至于網友所說“60年歷史的天窗玻璃被敲碎”,實際上是為了應對即將來臨的冬季,更換了廠房早已損壞、透風的玻璃,但對文物本體不會造成影響。針對此行為是否經過了審批手續,其表示,在廠房內建設方艙醫院,并不涉及對文物本體進行改造,也不改變文物外觀,只是臨時使用空間,因此不需報批。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11月11日,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新聞與宣傳處工作人員回應稱,關于網傳河南鄭州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砂廠建方艙一事,當地居民反映稱方艙建設期間出現敲毀玻璃、破壞墻體等行為,國家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向下級單位作出指示,不會再出現此類行為。
11月11日上午,鄭州二砂廠已停止施工。受訪者供圖
“11月10日晚,在鄭州二砂廠內建設的工人們已經逐步撤離了。”11月11日下午,居住在鄭州二砂廠附近的小區居民李先生(化名)說。
11月12日,據鄭州發布微信號,經研究,鄭州二砂文化創意園不再作為方艙醫院(醫學觀察點)建設。
重慶新增160+1081
兩江區劃定80個高風險區
據央視新聞,11月11日0—24時,重慶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60例,其中,83例在隔離管控人員中發現、2例在管控人員中發現、13例在重點人員核酸檢測中發現、32例在區域核酸檢測中發現、29例在擴面核酸檢測中發現、1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081例,其中,444例在隔離管控人員中發現、24例在管控人員中發現、79例在重點人員核酸檢測中發現、443例在區域核酸檢測中發現、91例在擴面核酸檢測中發現。
2022年11月12日,重慶兩江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存在多點散發、持續上升、隱匿傳播趨勢,為保障廣大市民身體健康,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相關規定,結合兩江新區實際,劃定高風險區(80個)和臨時管控區(67個)。
北理工發現核酸結果異常
和平里醫院停診,SKP停業
11月12日,北京理工大學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布疫情通報:11月12日早,學校接到核酸檢測機構信息,告知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核酸采樣樣本中發現1管“十混一”結果異常。
剛剛,北京和平里醫院發布通告: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為保證患者就診安全,即日起門診、急診接診服務及核酸門診暫停,病房暫不接收新患者。恢復時間另行通知。
北京SKP發布通告:為配合北京市疫情風險排查,保證所有顧客和員工的安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SKP今日暫停營業,恢復時間另行通知。SKP-S正常營業。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新黃河、頂端新聞、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鄭州發布、北京SKP、北京市和平里醫院、北京理工大學、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