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11 14:39:00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截至6月10日收盤,恒生指數年內累計上漲20.45%,在全球重要指數中表現突出,由此有觀點認為,港股市場或正式邁入技術性牛市區間。本一輪上漲行情背后,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截至6月10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凈流入金額已達到6320.32億元。這一數字相比去年全年的7440.31億元,僅相差1100多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達到4113.25億元,創下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單季度最高凈買入紀錄。南向資金在配置呈現明顯偏好特征:截至6月9日,有116只港股通標的股年內獲加倉超1億股。這一數量約占全部港股通標的14%。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4只國有銀行H股獲加倉數量位居前列,均超過20億股。
有分析認為,在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低估值高股息的銀行H股是中長期資金配置的佳選。對于追求穩定現金流的長期個人投資者來說,也可以考慮做此類配置。不過,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為了盡量分散風險,可以考慮指數投資工具,通過諸如港股通金融ETF、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等低估值高股息的工具類產品來實現類似效果。前者是港股市場上,銀行含量最高的ETF標的,截至6月10日,銀行H股含量超65%;后者是從在港上市央企股中挑選高股息標的,截至6月10日,跟蹤的指數近12個月股息率高達7.8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