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7:43:25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A股行情持續演繹,公募基金的賺錢效應也持續向好。今年下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凈值普遍出現大漲——7月1日~8月20日,這類型基金(統計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產品區間收益超過50%。與此同時,依然有不少產品區間收益欠佳,漲幅不及1%,其中包括不少百億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階段性業績表現不佳的產品普遍集中在消費、紅利類主題基金,而也有一些科創主題基金業績欠佳。
而對于投資者來說,有時候“踏空”或許比下跌更難受。近日,大成知名基金經理徐彥就因為新基金建倉節奏慢引發熱議。
“聽說這基金3月成立,至今未建倉,特來拜見”“眼看著很多基金在掙錢,踏空真是讓人崩潰”“是不是要離職的節奏”……從網絡平臺的一些評論不難發現,徐彥管理的這只新基金似乎沒有踏準行情的節奏。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評論熱議的這只新基金是大成興遠啟航混合,今年3月11日成立。二季報數據顯示,該基金的重倉股僅有安圖生物和美團-W。該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規模為13.25億元,到二季度末已降至9.89億元,A份額、C份額均出現較明顯的凈贖回現象。作為大成基金旗下知名的行業老將,截至二季度末,徐彥在管基金規模達到193.67億元。
一般來說,基金的建倉時間可以長達6個月,但這不是硬性要求。事實上,基金經理可以根據市場表現靈活調整,一些被動指數型基金甚至成立當天就可以完成建倉。
而此次輿論的焦點就在于:基金成立這么長時間,為何不見凈值有所起色?
記者從徐彥的朋友圈看到有關該討論的一些評語,他似乎認為還沒有達到最佳建倉時機,并且非常理解外界對此表現出的焦急心態。但作為基金經理,他似乎要堅持自己的主見。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也與大成基金徐彥聯系,不過對方未給予相關回應。
徐彥本人在二季報中明確提到建倉的事情,運作分析的第一句話就是“本季度本基金處于建倉期,目前未開始大規模建倉”。他還表示,判斷股價波動不是他的強項,幾年前,股市里有不少企業價值被顯著低估的股票,現在環境則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對新基金建倉是巨大的挑戰。未來,他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建倉。
上述提及的大成興遠啟航混合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與該基金成立日期相近的同類型產品發現,同時期成立的同類型基金當中,已經有不少產品7月以來收獲了不錯的業績。
從3月11日以來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業績來看,大成興遠啟航混合7月以來的業績排在末尾,A份額、C份額分別錄得0.03%和-0.06%的收益。
與此同時,安信均衡增長A、C也是在今年3月11日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截至8月20日,A份額基金7月以來的凈值增長率達到10.64%。根據基金二季報披露信息,同樣處于建倉期,該基金二季度末的股票投資金額已經占到基金總資產比例的74.20%,而前述大成興遠啟航混合只有0.72%。
華商研究驅動也是今年3月11日成立的基金,二季報顯示,該基金仍處于建倉期,但股票倉位已提升至76.69%。截至8月20日,該基金A份額、C份額7月1日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分別達到15.17%、15.08%。
此外,3月18日成立的富國景氣優選,3月11日~8月20日的區間業績回報達到21.71%(A份額)、21.61%(C份額)。
總的來看,大成興遠啟航混合與同時期成立的同類型基金,業績差距較為明顯。
當然,從徐彥目前管理的其他7只(統計初始基金)基金業績來看,有3只基金的任職回報超過100%,年化回報普遍在10%以上,業績排名在同類型產品當中居前。不過從今年以來的表現看,這些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在10%~20%。
值得關注的是,7月以來,主動權益基金普現凈值大漲,但仍有不少產品表現平庸,其中包含多位百億基金經理旗下產品。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20日,在所有487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當中(統計所有份額),有51只產品在7月以來的凈值收益率錄得負數。
廣發基金旗下百億基金經理王明旭,管理的廣發價值優勢同期業績收益率為-0.15%。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王明旭的在管基金規模為108.91億元。永贏基金經理劉星宇,截至二季度末的在管基金規模達128.63億元,管理的永贏紅利慧選A、管理的永贏紅利慧選C區間回報率分別為-1.44%、-1.50%。
此外,還有一些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業績也與同類型基金有明顯差距。比如,知名基金經理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A,同期收益僅為0.58%。
記者統計發現,階段性業績不佳的產品普遍集中在消費、紅利類主題基金當中,而也有一些科創主題的基金業績欠佳。不過總體來看,公募基金最近的表現十分強勁,也有望帶動更多的增量資金入市。
對于后市策略,長城基金分析指出,短期市場的流動性的支撐仍在,仍處于加速上漲的狀態,但很難在左側預判階段性頂部,技術調整上的壓力可能也會持續存在,不過整體資金市下市場調整的幅度或相對有限。從結構來看,大小盤風格可能會迎來一次再均衡。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