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19:19:25
8月27日,全國首個數字化醫用耗材省級帶量采購項目——“云膠片”集中帶量采購在貴陽開標,覆蓋貴州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采購周期為2年。該項目旨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解決醫療領域約20%的重復檢查問題。7家單位投標,最低報價0.51元/人次。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黃華波表示,貴州省此次將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與傳統信息化項目建設相結合,是深化醫保制度改革,減輕群眾看病就醫經濟負擔的創新舉措。影像云具有五大優勢,國家醫保局將分四步走推進影像云建設。
每經記者|鄢銀嬋 每經編輯|張益銘
從官宣到落地,前后歷時1個多月。8月27日,全國首個以數字化醫用耗材為標的的省級帶量采購項目——“云膠片”集中帶量采購,在貴陽成功開標。
據了解,該項目覆蓋貴州省所有具備放射檢查類服務的公立醫療機構,采購周期為2年,首年采購需求總量達2156萬次,標志著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邁入數字化、服務化新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投標企業需按不超過5元/人次的標準報價,現場共有7家報價單位,最高報價為4.98元/人次,最低報價為0.51元/人次。
國家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華波在開標現場表示,貴州省此次將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與傳統信息化項目建設相結合,是深化醫保制度改革,減輕群眾看病就醫經濟負擔的創新舉措。
“云膠片”集中帶量采購開標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鄢銀嬋 攝
云膠片“推廣難”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
據測算,我國醫療領域重復檢查比例高達20%左右,這不僅加重群眾負擔,還造成巨大資源浪費。國家醫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華波在開標現場分析認為,這一問題既有主觀原因,部分機構將檢查作為收入來源;也有客觀原因,傳統膠片攜帶不便、易丟失,導致患者轉診時不得不重新檢查。
“在北京看病,很多檢查要排幾天隊,患者身體不適卻要等待?!秉S華波用通俗語言描述患者困境。他指出,重復檢查一方面浪費患者的時間和金錢,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反復檢查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
“影像云本質上是檢查檢驗的數據化問題。”黃華波表示,影像云有五大優勢:易攜帶、易存儲、易共享、更準確、更省錢。而通過把公立醫療機構“數字影像處理和上傳存儲服務”作為數字化醫用耗材,面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引進服務主體,建設省級集中統一的醫保影像云中心,為實現醫療影像數據的省級歸集、診療行為真實核驗、醫保數據賦能應用、跨區域調閱共享及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國家醫保局推進影像云建設將分四步走:第一步聚焦數據標準化;第二步推進數據統一歸集與存儲;第三步著力數據共享,打破數據流通壁壘;第四步建立保障機制,確保數據“可使用、好使用、愿意用”。
“目前首要做的事,就是檢查結果的數據化和標準化,只有先實現數據的統一格式、統一標準,后續的存儲、共享、應用才能順利開展。”黃華波強調。
據貴州省醫療保障局此前發布《關于發布貴州省云膠片集中帶量采購文件的公告》,集采的云膠片產品需要滿足技術、質量、安全這三大要求,還設定了服務、數據中心機房及選址、資源過渡保障、技術團隊人員等配套服務要求,并針對上述要求擬定對前端服務能力、數據質量控制、后端質量控制、用戶滿意度等多維度的評估標準。
此外,本次的競價評審標準也區別于此前開展的集采。本次集采更注重產品的技術而非價格,門檻設定上報價小于5元/人次作為有效報價。
從整體的評分項占比來看,價格分占比最低,僅占10分,技術分占據30分,商務分占據60分,這一比例也被認為“價低者得天下”的集采模式正在被摒棄。
8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招標現場了解到,此次共有7家單位參與投標,最高報價為4.98元/人次,最低報價為0.51元/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0.51元/人次”報價披露時,現場響起了明顯的“驚訝聲”。
“這個價格完全沒想到。”一位投標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直言,這樣低的價格即使中標了,也沒法做,已經大大低于成本價?!拔覀儨y算的成本價大概在3元/人次。”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即使有低價競爭對手,但此次評標中價格分占比很低,主要還是看整體的質量、服務能力,“我們的一些設備都帶過來了,(對)反應速度等參數還會進行現場演示。”
事實上,貴州開展的此次云膠片集采,也有示范效應。黃華波稱,此次集采有三方面的創新實踐:一是拓展集中帶量采購應用場景,創新“數字化應用耗材”概念;二是量化服務內涵,豐富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政策內涵;三是聯動服務主體、醫療機構與醫保部門,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影像云基地建設“貴州模式”。
此外,這一模式未來還將在其他省市持續探索。黃華波透露,今年內將推動更多地方啟動影像云建設,明年基本實現主要機構影像數據標準化,建成全國統一的影像云基地。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鄢銀嬋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