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8-28 21:15:56
樂山大佛等景區成為入境游“打卡地” 全洪清攝
8月26日,全國暑期旅游季收官之際,攜程、飛豬、去哪兒等旅游平臺發布暑期數據勾勒出四川文旅市場的火熱圖景:
全省旅游訂單量實現雙位數增長;成都穩居全國自駕熱門城市榜首,躋身全國熱門目的地第四位;內江、資陽等地門票訂單增幅超10倍,阿壩定制游訂單翻倍……
數據背后,從平原沃野到高原雪山,從千年古蜀到現代都市,“錦繡天府·安逸四川”的魅力正以多元姿態綻放。
成都打造多元場景吸引游客 圖為夜游錦江游人如織 夜游錦江供圖
數據背后的市場熱度:從中心城市到全域開花
在飛豬平臺的暑期目的地榜單上,成都以第四位的排名印證天府之國的持久魅力,而在自駕游領域,成都更是力壓烏魯木齊、三亞等對手,位居全國第一。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成都作為西部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與豐富文旅資源的強強結合——從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頂流”熊貓,到寬窄巷子的市井煙火,再到天府綠道的Citywalk熱潮,多元場景滿足了不同客群需求。
更令人矚目的是四川文旅市場“全域開花”態勢。除成都外,阿壩憑借九寨溝、黃龍等世界自然遺產吸引大量游客,當地酒店訂單量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內江、資陽等新興旅游目的地異軍突起,門票訂單量同比增幅超10倍,“小眾寶藏地”正通過社交媒體傳播走進大眾視野。“過去游客來四川可能直奔成都、九寨溝,現在越來越多人選擇深入川西秘境,體驗‘小眾寶藏’。”四川省旅行社協會相關負責人分析,這種變化折射出游客對深度體驗需求的升級。
客源市場呈現“東西南北中,游客聚四川”的格局。重慶、廣東、浙江、上海、陜西成為五大客源地,其中江浙滬游客占比超三成。“上海37℃高溫,我在阿壩州感受20℃的清涼。”來自杭州的游客李先生在社交平臺分享的川西風光圖獲贊超萬次,道出了四川“清涼游”的吸引力。
傳統景區紛紛推出新體驗 圖為翠云廊內巡游的“張飛” 華小峰攝
多維發力的破局之道:品牌引領與服務升級
數據飄紅的背后,是“錦繡天府·安逸四川”品牌的深耕細作。
今年暑期,四川以世運會為契機,推出10條入境旅游精品線路,串聯起熊貓生態、古蜀文明、川渝美食等核心元素。在四川天府新區,“世運賽場·公園城市Citywalk”線路讓游客打卡浮士德球賽場,參與MINI世運會射箭、飛盤互動;“競速世運·速度與激情”線路涵蓋麓湖水上游樂、卡丁車體驗,日均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
各市州也紛紛亮出“王牌”:綿陽“科技+山水”之旅融合九皇山羌族文化與兩彈城紅色研學;雅安蒙頂山“茶道研修”讓游客感受“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的底蘊;阿壩州“自駕川西·云端秘境”線路串聯四姑娘山、若爾蓋草原,成為自駕愛好者的樂園。“從平原到高原,從都市到鄉野,四川正將文旅‘珍珠’串珠成鏈。”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湯繼強評價。
成都的“樞紐效應”亦是關鍵支撐。僅以入境游服務體驗升級為例,作為全國首個支持境外銀行卡直刷公交的城市,成都實現167個地鐵站翻譯機全覆蓋,6000余名出租車駕駛員英語培訓達標,6.5萬個外卡收單商戶、21種境外電子錢包落地,為入境游客提供“無縫銜接”服務。“在春熙路用韓國銀行卡刷地鐵,在寬窄巷子用支付寶境外錢包買文創,這種便利感讓我愿意再來。”來自首爾的游客金敏淑說。
流量變現的長遠之思:從“打卡”到“留下來”
數據的躍升,本質上是四川文旅從“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服務優勢”轉化的生動體現。在湯繼強看來,當“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展覽去旅行”成為新趨勢,四川敏銳把握消費需求變化,通過“文旅+體育”“文旅+文創”“文旅+科技”等融合創新,讓游客從“短暫打卡”變為“深度體驗”。
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臨近,四川文旅市場已開啟錯峰游預訂熱潮。
途牛數據顯示,成都位列國慶境內游熱門目的地前五,九寨溝、稻城亞丁等景區的秋季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超50%。從暑期到秋冬,從“清涼游”到“賞秋游”,四川正以全時段、全場景的旅游供給,讓“錦繡天府·安逸四川”的品牌影響力持續釋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