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7 23:54:34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金冥羽 肖芮冬
作為光模塊領域龍頭,中際旭創2027年歸母凈利潤預測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焦點。
一邊是買方代表、荒原投資董事長凌鵬公開質疑“250億元凈利潤預測”的合理性,強調制造業周期風險與價值回歸邏輯;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公司2025年半年報發布后,多數券商行業分析師都對該公司未來凈利潤預期進行了上調。不過,并沒有行業分析師給出“2027年凈利潤達到250億元”的預測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中際旭創股價近三個月累計漲幅已達319.97%。截至發稿,中際旭創股價報407元/股。市值約為4522億元。
“250億元凈利潤預測”
引買賣雙方交鋒
9月5日,荒原投資董事長凌鵬公開質疑市場對中際旭創2027年凈利潤超過250億元的預測,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凌鵬表示,上述預測基于兩點:其一產能已經投放,到2027年就有供給出來,這一點基本確認;其二企業說了不降價,所以這部分供給形成收入,按照現有產能緊缺階段的毛利率、凈利率假設(現在凈利率大致為30%),最終Excel表就得出了250億元的凈利潤。
此外,凌鵬指出,有些行業表面不同,但商業模式是一樣的。2000年的互聯網為什么是顛覆,本質上商業模式都是新的,不單單是技術。但現在的半導體行業是一個發展了70多年的行業,只不過幾十年前的“宿主”是諾基亞、筆記本電腦,現在變成了人工智能。即便是當前的產能緊缺,如何保證幾年以后的投產不降價?
而凌鵬的質疑也遭到賣方機構的強烈回應,國盛證券分析師在朋友圈直接回懟“去買你的白酒去吧”。
公開資料顯示,凌鵬曾任申銀萬國首席策略師,三次榮獲《新財富》第一名;2016年創辦荒原投資,持股99%,擔任公司總經理、投資總監及基金經理。據悉,荒原投資專注于A股投資,擅長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比較,傾向于自上而下和把握BETA,目前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公司最早成立的荒原拓展1號2025年以來的收益率為11.39%,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達到92.7%。
國盛證券最新預判
2027年凈利潤上調至19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9月7日晚間,國盛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團隊給出了中際旭創2025年度半年報的最新點評。報告中,該團隊進一步上調了中際旭創的盈利預測,預計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依次為95.1億元、154.9億元、198.2億元,對應PE依次為47.5倍、29.2倍、22.8倍,維持“買入”評級。
在該分析師團隊看來,隨著AI集群向十萬卡甚至百萬卡升級,通信的重要性和價值量正在不斷提升,公司作為全球光模塊龍頭,將充分享受行業的高度景氣。
而在今年4月,國盛證券通信行業團隊曾對中際旭創的盈利能力展開分析與預測。彼時的報告指出,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為81.8億元、105.5億元、125.1億元。
多家券商上調2027年凈利潤預測
最高升至236億元
8月26日,中際旭創發布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147.89億元,同比增長37.0%;實現歸母凈利潤39.95億元,同比增長69.4%;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9.75億元,同比增長70.4%。
其中,對中際旭創的營收最為樂觀的是東北證券。8月28日,東北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半年報點評中,預計中際旭創2025~2027年實現營收依次為374.39億元、626.53億元、800.6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07.42億元、180.90億元、236.04億元。
與此同時,8月27日,開源證券在關于中際旭創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得益于800G等高端產品出貨比重的快速增加以及持續降本增效,公司營業收入、毛利率和凈利潤進一步得到提升。同時,公司重點客戶進一步增加資本開支加大算力基礎設施領域投資,800G等高端光模塊需求顯著增長,并加速了光模塊向1.6T及以上速率的技術迭代,公司未來成長空間廣闊。因此,上調原盈利數據預測,預計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0.46億元、160.04億元、208.34億元。
此外,數據顯示,多數券商預計中際旭創2027年歸母凈利潤超過180億元。比如,東吳證券相關研究團隊在半年報點評中,將中際旭創2027年歸母凈利潤上調至184.0億元;興業證券相關團隊也調整了盈利預測,預計該公司2025~2027年實現歸母凈利潤依次為98.55億元、146.97億元、182.82億元;招商證券相關團隊預計該公司2025~2027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4.6億元、148.0億元、181.3億元。
周期性規律或難以回避?
記者注意到,凌鵬還提出疑問,試問哪個企業會預期未來大幅降價而現在大幅擴產?就像哪個基金經理會預期組合大幅下跌而現在大幅建倉?即便是白酒這樣的行業,前幾年的產能擴張現在也變成了一種負擔,更何況技術會迭代的制造業?所以當前產業深度調研、產業專家和企業內部人員信誓旦旦的斷言不能成為重大投資的依據,大家還是要有冷靜客觀的判斷。
滬上某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則向記者表示,“當前賣方分析師的樂觀情緒似乎有些過熱。相關板塊行情持續走高,長期邏輯又暫難被驗證,再疊加短期資金集中涌入,直接推動股價屢破新高。但市場規律告訴我們,沒有任何資產能永遠上漲——股價或許會階段性脫離基本面跑太遠,但最終仍會向價值回歸,這是繞不開的底層邏輯。”
在該投研人士看來,回看歷史,白酒、新能源行業都曾經歷過類似階段。市場一度普遍認為其基本面會“永遠向上”,但拉長周期看,行業景氣度終究逃不開周期性波動。尤其像光模塊這類本質屬于制造業的領域,當下的高景氣更多源于下游需求的突發性爆發,進而形成短期供不應求的格局。可一旦下游資本開支放緩、投資力度減弱,需求端的支撐力便會下降,屆時很可能面臨業績增速回落與股價調整的風險。
記者|李娜
編輯|||金冥羽 肖芮冬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