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8 19:40:39
9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報告提出爭取更多國際機構落戶香港,推動AI與各行業融合;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降低住宅物業投資門檻;還提出多項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措施。香港交易所、香港證監會等機構迅速回應,表示將共同推動市場互聯互通,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實習記者|李旭馗 每經編輯|魏官紅
9月1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其任期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在當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李家超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香港將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爭取更多國際機構落戶香港,包括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另外,將推動AI(人工智能)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促進AI與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
施政報告涉及不少與香港金融和資本市場、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產業相關的內容。施政報告發布后,香港交易所、香港證監會、數碼港、香港科技大學以及眾多香港金融機構迅速對該報告進行回應。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措施將有助于香港市場進一步豐富在證券、固定收益和貨幣、商品及碳市場等領域的產品種類,推動市場多元發展。“我們期待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業務伙伴、監管機構和其他持份者緊密合作,大力推動市場的互聯互通,攜手構建更具活力、面向未來的市場。”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稱,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完善創科建設策略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等重要舉措,不僅是香港發展的長遠布局,更是推動經濟升級轉型和擴大頂尖人才庫的關鍵策略,意義深遠。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李旭馗 攝
香港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啟動“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旨在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及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以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的發展優勢。“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要求申請人在港投資不少于3000萬港元,其中房地產投資額(無論是住宅或非住宅)目前最多只算入1000萬港元。
孖士打律師行合伙人黃宇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計劃推出后的一年多以來,根據媒體報道以及其處理不同物業交易的經驗,孖士打律師行留意到,豪宅市場的成交量顯著上升,而此增長很大程度由內地買家所推動。
最新的施政報告提出,香港特區政府會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具體包括,如果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港元提升至1500萬港元,物業成交價則仍不受限制;如果購買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維持1000萬港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港元下調至3000萬港元。
對于這一優化,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過往計劃投資于住宅物業的成交價需要在5000萬港元或以上,門檻相對較高。現在香港特區政府優化計劃及降低門檻,預計可進一步引進更多人才,并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為香港創造更多商機及投資機會。
去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還放寬所有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不論物業價值及是否自用,按揭成數上限一律調整至七成。曹德明指出,自放寬按揭措施推出以來,豪宅物業買家頂格申請七成按揭(即按政策上限貸款)的比例顯著增加。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數據顯示,在今年通過其公司申請房貸、購買價值3000萬港元或以上豪宅的非本地買家中,有35%的人都按照七成的上限頂格申請了貸款。
曹德明認為,此次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配合去年放寬按揭成數及“撤辣”等樓按措施,預計可進一步帶動豪宅以及非住宅物業的交投,將對整體物業及按揭市場帶來提振作用。
普華永道中國南部私人客戶及家族企業稅務主管合伙人王曉彥則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將住宅物業投資的成交價門檻下調,此舉應最受潛在投資者歡迎。施政報告還提出在維持物業成交價不受限制的情況下,提升購買非住宅物業的可算入額,普華永道方面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可考慮同等放寬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的限制。
在施政報告中,李家超提到,香港特區政府會通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加強對國家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進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上市規定;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柜臺納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體來說,施政報告中有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建議不僅精準契合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需求,更緊扣全球資本市場高效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尤其順應當前全球財富東移及南方經濟實力崛起的大勢,有助于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全球資本與內地市場的雙向流動注入更強動能。
歐振興補充道,德勤方面亦對香港特區政府提出深化資本市場及提升流動性的建議,包括:分階段延長港股交易時段,便利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短期減免人民幣柜臺交易買賣印花稅,以提升港股對人民幣投資者的吸引力;推出海外公司上市專線,便利東盟等全球南方市場企業來港融資;通過稅務優化政策,吸引國際企業來港進行雙重上市。
羅兵咸永道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黃金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羅兵咸永道亦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第二上市,持續優化市場機制,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上市首選地,推動香港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和持續增長。“我們深信,這一系列舉措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的核心地位,促進香港與全球市場緊密融合。”
香港證監會方面表示:“施政報告強化股票市場和優化上市制度的建議措施,將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首選上市地的地位。與此同時,將人民幣柜臺及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納入滬深港通的建議,有助于深化香港與內地市場的聯系。在創新方面,有關擴展向專業投資者提供的數字資產產品和服務類型的建議,有望促進香港數字資產生態系統的發展。這些措施與香港證監會的策略重點高度一致。”
施政報告其中的一項重點,是通過多項措施進一步發展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香港證監會認為,相關措施將為香港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注入強心針,并提升其對環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據悉,香港證監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正緊密合作,制訂全面的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路線圖,并將于9月25日合辦的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論壇探討新機遇。
香港交易所主席唐家成表示,施政報告中包括多項涵蓋一級和二級市場以及跨資產類別的舉措,將有助于推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拓寬香港的金融生態圈。“未來期待與香港特區政府及所有持份者繼續合作,共同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