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9 21:03:36
日前,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2022年至2025年前五個月,博泰車聯網營收增長。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4年出貨量計,其為中國乘用車智能座艙域控制器解決方案第三大供應商,市場份額7.3%。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余婷婷
又一家智能座艙公司即將登陸港股市場。
日前,據港交所披露,博泰車聯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泰車聯網”)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招銀國際、華泰國際及中信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此次赴港上市,博泰車聯網擬將募資凈額分別用于擴大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生產、測試及驗證能力,擴大銷售和服務網絡等方面。博泰車聯網有望借助資本力量加強研發投入與產能建設,進一步鞏固高端市場優勢并拓展海外業務。
“博泰車聯網通過上市聆訊,將在香港上市,這有助于其獲取更充足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及產品升級,從而鞏固高端市場優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和良好的投資環境,能為企業提供國際化視野,增強市場影響力。”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向博泰車聯網發郵件求證IPO相關事項,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累計融資已超40億元
從招股書披露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4年,博泰車聯網的營收從12.18億增至25.57億元,三年間實現翻倍。今年前五個月其實現營收約7.54億元,同比增長34.4%。
從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4年,博泰車聯網產生研發開支2.77億元、2.35億元和2.07億元;銷售開支分別為1.1億元、1.17億元和1.49億元;行政開支分別為2.5億元、2.6億元和3.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座艙本身是技術迭代快、研發周期長、投資高的行業,持續的外部資金支持將是企業前期保持發展的關鍵。從公開資料來看,博泰車聯網先后得到過紅馬資本、小米集團、海爾資本、宏泰海聯、建信信托、瑞安國投等青睞,目前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累計融資超40億元。
詹軍豪表示,目前,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一級市場融資已相對較難。當前自動駕駛泡沫破裂,資本回歸理性,很多B輪及以后的智駕公司很難獲得創投機構青睞。而IPO能打開新的融資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所以借助二級市場IPO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智能座艙解決方案未來或有更高需求
從產品來看,博泰車聯網的核心產品為OEM及一級客戶提供域控制器(智能座艙的支柱)。客戶可以靈活選擇集成解決方案,將部署的域控制器與操作系統以及組裝的各種硬件組件相結合,以根據其車輛的設計量身定制。
在智電浪潮下,“座艙體驗”已成為品牌差異化的關鍵戰場,率先卡位、加速商業化落地的玩家,將在下一輪車型迭代中贏得規模與話語權的雙重優勢。
截至2025年5月31日,博泰車聯網已通過29家汽車OEM對智能座艙供貨商的資格審查,包括20家中國OEM、六家合資OEM及三家國際OEM。
招股書顯示,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博泰車聯網是中國乘用車智能座艙域控制器解決方案的第三大供應商,市場份額7.3%。
灼識咨詢預測,按收入計,中國乘用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行業的規模預期將從2024年的1290億元增至2029年的299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8.4%。其認為,中國OEM正在汽車行業中占據越來越高的市場份額,并正向開發具有先進汽車智能功能的高端汽車方向轉變,預計該轉變將帶來對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更高需求。
詹軍豪進一步表示,智能座艙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如提升人機交互、語音識別等技術;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加強與車企合作,綁定優質客戶;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確保芯片等關鍵零部件供應。
但需要注意的是,博泰車聯網同樣需要面對諸多挑戰。比如,在上下游協同方面,博泰車聯網與高通保持合作。2022年至2024年及截至2025年前五個月,其購買的高通SoC分別占SoC購買總值的67.3%、44.2%、87.0%及80.5%,并長期占總采購量的50%以上。
“芯片供應受地緣政治影響大,高通芯片價格波動也會影響博泰的成本控制,若芯片價格上漲會壓縮利潤空間。此外,過度依賴高通可能會限制博泰車聯網在芯片選擇上的靈活性,不利于其應對技術迭代和市場變化。”詹軍豪提及了博泰車聯網對于高通依賴度較高可能存在的風險。對此,記者也向博泰車聯網進行求證,截至發文,尚未獲得回復。
博泰車聯網招股書同樣提出,公司所在的汽車智能行業競爭激烈、發展迅速。任何與競爭對手有效競爭的失敗都可能對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于往績記錄期間公司錄得凈虧損及經營現金流出凈額,且無法確定未來能否獲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