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13:14:04
9月24日晚間,華西證券公告稱,持股6.79%的股東劍南春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1%股份,即2625萬股,或套現2.55億元,這是其持股25年及華西證券上市以來首次減持。減持源于劍南春公司“流動資金需求”,但其減持與華西證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飆升1195.02%形成反差。劍南春公司9月剛完成股權變更,減持動機引人深思。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彭水萍
9月24日晚間,華西證券一紙公告引發資本市場關注:持股6.79%的股東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劍南春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262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18年華西證券上市以來,作為“元老級”股東的劍南春公司首次拋出減持計劃。
此舉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因為這是雙方長達25年股權關系的一次重要變動,更在于其發生的微妙時間點。就在不久前,華西證券剛剛交出了一份堪稱驚艷的半年報——歸母凈利潤同比飆升1195.02%,增速位列上市券商之首,成為市場公認的“黑馬”。
業績如此亮眼,為何一路相伴的“老朋友”卻選擇在此刻離場?根據公告,減持原因為“流動資金需求”。若按9月24日的收盤價計算,此次頂格減持將為劍南春公司帶來約2.55億元的現金。這背后究竟是單純的資金需求,還是股東戰略層面的其他考量,引人深思。
根據華西證券披露的公告,劍南春公司的減持計劃細節清晰。目前,劍南春公司共持有華西證券1.78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79%。本次減持計劃將在公告披露之日起的15個交易日后,即2025年10月27日至2026年1月26日的三個月內實施。
具體的減持方式分為兩部分: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1312.5萬股(占總股本0.5%),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312.5萬股(占總股本0.5%)。兩者合計減持上限為262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占劍南春公司自身持股數量的近15%。
對于市場最為關心的套現金額,公告表示將“根據減持時市場價格確定”。記者查閱行情數據發現,截至9月24日收盤,華西證券的股價為9.71元/股。若以此價格作為參考,并按2625萬股的頂格數量計算,劍南春公司此次減持可套現約2.55億元。
公告中,華西證券透露減持是源于劍南春公司的“流動資金需求”。但翻開華西證券的財務報表,其表現堪稱卓越。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3億元,同比增長46.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高達5.12億元,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1195.02%,這一增速不僅領跑行業,也讓華西證券成為上半年業績最耀眼的上市券商。面對這樣一家高增長的“利潤奶牛”,股東卻因資金需求而選擇減持,這讓外界也產生了更多的好奇。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次減持計劃披露前不久,劍南春公司自身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更。據天眼查信息,9月12日,劍南春公司完成工商變更,新增綿竹市國有資產事務中心為股東,后者通過認繳1.37億元出資額,獲得了劍南春公司14.51%的股權,一舉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這一變動是否與其當前的資金需求和減持決策存在關聯,尚待進一步觀察。
劍南春公司與華西證券的股權淵源,可以追溯到華西證券的“搖籃”時期。
2000年6月,在華西證券宣告成立之際,劍南春公司便作為發起人之一,出資8000萬元。與此同時,關聯公司四川劍南春融信投資有限公司也出資了5000萬元。此后的數年間,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調整,四川劍南春融信投資有限公司在2008年6月和2010年10月先后轉讓其持有的股權,并最終全面退出。經過承接與調整,劍南春公司的直接出資額上升至8500萬元。
2011年7月,華西證券實施了一次重要的增資擴股,劍南春公司繼續加碼。當時,新增注冊資本由劍南春公司等11家原股東以及老窖集團等4家新股東認繳,劍南春公司的出資額進一步提升至1.2億元,持股比例達到8.49%。三年后的2014年7月,華西證券完成股改,由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根據當時的轉換方案,劍南春公司所持有的出資額相應轉換為1.78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維持在8.49%不變。
歷史性的時刻發生在2018年1月,華西證券成功獲得上市核準,正式登陸A股市場。由于首次公開發行引入了新的股本,盡管劍南春公司持有的1.78億股數量未發生變化,但其持股比例被稀釋,從8.49%下降至6.79%。
從2018年上市至今,已過去七年多時間,無論市場如何風云變幻,劍南春公司始終未曾減持過一股。因此,本次披露的減持計劃,不僅是其持股25年來的首次“套現”,更是華西證券上市以來的首次,其信號意義不言而喻,也為這段悠久的股東關系歷史寫下了新的一筆。
華西證券表示,本次減持計劃實施后,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均不會發生變化,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未來持續經營產生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