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21:02:11
2023年7月,我國出臺網安險相關政策,市場主體積極響應。截至2025年9月23日,22家保險機構備案125款產品,外資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試點地區成轉型試驗場,蘇州高新區首批試點采用全額補貼模式,普惠版方案保障范圍廣。險企提供全周期服務,但當前網安險發展仍面臨挑戰,網安險市場正從“普惠培育”向“精準服務”轉型,有望成為風險保障核心支撐。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陳旭
網絡安全保險(以下簡稱“網安險”)正從數字安全領域的補充保障工具,升級為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環節。
2023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網安險政策標準體系、加強網安險產品服務創新。在這一政策利好下,市場主體紛紛展開積極探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財產險公司備案產品目錄”統計發現,截至 2025年9月23日,已有22家保險機構累計備案125款網安險相關產品。統計顯示,外資機構展現出先發優勢,蘇黎世財險(中國)以28款備案產品位居首位,中國太保產險則以 22 款產品緊隨其后,成為中資機構中的領軍者。
據了解,一些試點地區正成為網安險從“普惠培育”向“精準服務”轉型的重要試驗場。2025年,作為江蘇省六大試點園區之一的蘇州高新區,啟動首批網安險試點企業推廣工作。作為中資險企探索網安險的典型代表,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市場在產品設計與服務模式上需兼顧國際經驗與本土實際。
目前尚處于探索期的國內網絡安全保險有哪些痛點?海外成熟市場又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鑒參考?
“早年公司服務器曾遭勒索病毒攻擊,萬幸當時數據量小,清除后還能恢復業務,但那次事件讓我們徹底明白,數據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近日,醫療器械企業科塞爾的高管王志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起企業與網絡安全風險的初次“交手”,仍感慨不已。如今,這家企業已從被動應對風險,轉向主動擁抱網安險,成為蘇州高新區首批網安險試點的受益者。
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的一員,科塞爾的信息化轉型路徑頗具行業代表性。王志高介紹,醫療器械行業整體信息化進程相對滯后,多數企業生產規模較小,部分產品附加值高但產量低,對信息化系統的需求強度不及工業品、汽車等行業。但科塞爾早已突破這一“行業慣性”。目前企業已全面取消紙質生產記錄,生產管理、財務管理、OA辦公等核心系統全覆蓋,所有數據均依賴信息化系統存儲與管理。
“這種依賴意味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王志高直言,一旦發生網絡中斷或系統故障,不僅會直接導致停工損失,更可能因生產記錄缺失影響合規性,對醫療器械企業而言,這類風險“不可承受”。也正因為如此,當江蘇省工信廳啟動首批省級網安險試點時,科塞爾第一時間響應申報,最終成為首批成功承保的企業之一,于今年3 月與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簽署了網安險保單。
記者了解到,此次江蘇省省級網安險試點明確“5市6區”參與,要求各區選取不少于100家企業作為被保險方,蘇州高新區是試點區域之一,共有6家保險公司入圍試點服務。為降低企業嘗試門檻,蘇州高新區首批試點采用“全額補貼”模式,網安險服務免費向企業提供,核心目標是讓企業通過“試用”感知網安險價值。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普惠版網安險方案的保障范圍頗具“誠意”。不僅涵蓋應急救援費用、數字安全治理費用等網安險常規責任,還納入了風險較高的“營業中斷損失”保障。這一設計與部分險企初期“簡化保障范圍”的建議不同,更貼合企業實際風險需求。
免費試用不是終點,而是企業深入參與網絡安全保障的起點。王志高表示,通過此次普惠試點,科塞爾對網安險的保障價值有了直觀認知。“現在心里更有底氣,后續會根據企業的行業特性、業務規模和核心數據類型,與保險公司洽談定制專屬方案,真正實現‘一企一策’的精準保障,也愿意在網絡安全工作中進一步加大投入。”
“高新區對100家試點企業的篩選與補貼有明確導向性,既體現對特定企業的扶持,補貼對象也重點聚焦專精特新、獨角獸及瞪羚企業,同時也要求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按此標準篩選客戶。”近日,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網安險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詳細解讀了蘇州高新區網安險試點的核心邏輯。
據透露,除科塞爾這一典型企業積極響應申報并成功承保外,該公司還為高新區另外25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網安險保障,成為試點服務中的核心參與力量。
記者了解到,此次試點推出的普惠型網安險方案,精準錨定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核心風險,覆蓋四大關鍵場景:營業中斷損失、數據恢復費用、勒索攻擊損失及網絡安全責任賠償,全方位解決企業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后顧之憂”。
“網安險的服務絕不僅限于保單上的責任約定,全周期配套服務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上述負責人強調,在保前環節,公司采用“無感測試”模式,依托AI技術與無感掃描技術,對企業的域名安全、郵箱安全、網絡漏洞及后門攻擊風險等進行全面檢測。這一檢測同時承擔預核保職能,檢測完成后會向企業免費出具詳盡的網絡安全報告,為企業后續升級、加固網絡安全軟硬件提供專業依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該公司已在蘇州地區對接135家企業客戶,所有對接企業均收到了免費的網絡安全報告。
進入保中環節,服務進一步升級。該公司通過網關接入企業網絡系統,在保險存續期間實時監測網絡異常情況,包括是否遭受攻擊、是否出現新漏洞等,并嚴格落實保中預警機制,提前規避風險擴大。值得一提的是,為強化服務專業性與有效性,中國太保還專門吸納多名國家網絡攻防隊成員,為全周期服務提供技術支撐。
不過,網安險作為新型保險產品,發展中仍面臨挑戰。上述負責人坦言,傳統保險以“大數法則”為核心,依賴足量樣本確保統計概率準確,而網安險缺乏歷史數據支撐,給精算部門帶來極大挑戰。“因此我們始終堅持‘預防優先’,將資源重點投入到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減少事故損失上,而非僅聚焦事后賠付。”
全球網安險市場在2013年開啟快速發展通道后,已形成規模化發展格局,但高風險、高賠付的行業特性日益凸顯。記者從業內獲悉,近年來海外網安險費率持續上行,部分地區賠付率已逼近200%,行業面臨嚴峻盈利考驗。
與海外市場的成熟度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網安險仍處于起步階段。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行業在政策推動下加速發展,但整體保費規模依然偏小。據慕尼黑再保險集團估算,2024年全球網絡保險市場規模達153億美元,而我國首批網安險服務試點期間,累計保費規模僅超1.5億元,市場潛力尚未充分釋放。
“我們雖與海外機構有合作,并借鑒了美亞、蘇黎世等外資機構的經驗,但合作協議數量有限,業務規模暫未擴大。”該負責人強調,國內市場更需立足本土實際,在結合中國企業特點與國內法律環境的基礎上,探索穩健謹慎的發展路徑。這種本土化探索的核心動因在于中外司法體系的本質差異。英美海洋法系下,調查費用、“TMD 費用”(線人及私人偵探相關費用)等均納入賠付范圍,而此類費用在我國屬于禁止賠付范疇,合規性成為業務開展的首要前提。
當前企業“出海”浪潮下,數據跨境流動帶來的網安險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以歐洲市場為例,企業向當地出口數據機床時,跨境數據交換需符合《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要求,而該條例明確將持有網絡安全保單作為數據安全保障的必要條件。這一合規門檻正推動出海企業加速配置網安險產品。
瞄準企業“智改數轉”與出海的雙重需求,保險公司開始探索精細化服務模式。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出海企業這一政府重點服務對象,公司推出的網絡安全保單可精準匹配其數據與設備出海的保障需求,并依托13家屬地機構的銷售與技術團隊提供“一企一策”服務。該負責人進一步建議,由政府層面統籌建立“數據及數字機床出海白名單”,為定制化合規保障方案提供支撐。
業內分析認為,在政策引導下,我國網安險市場正處于從“普惠培育”向“精準服務”轉型的關鍵期。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深化與行業生態完善,網安險有望突破規模瓶頸,成為數字經濟時代風險保障的核心支撐,為 “網絡強國”建設提供金融助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