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9 23:40:58
待溫福高鐵建成后,其將與2013年全線貫通運營的既有杭州至深圳高鐵,形成聯通溫州與福州的高鐵雙通道,進一步壓縮東南沿海城市間時空距離,連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401891733
據新華社消息,9月29日,溫州至福州高鐵開工建設。溫福高鐵由中國鐵建鐵四院總體設計,起自杭州至深圳高鐵樂清站,經浙江省溫州市,福建省寧德市、福州市,接入福州至廈門高鐵福州南站,新建正線全長約303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其中,由中鐵十六局參建的溫福高鐵飛云江特大橋全長約14752米,主橋橫跨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飛云江,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
圖片來源:中國藍新聞
新建溫福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沿海通道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防城港,全長約4000公里,串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遼中南、山東半島、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主要經濟區,實行分段建設。
解讀:有關溫福高鐵的論證曠日經久。據浙江當地媒體報道,早在2010年前后,京滬高鐵、京廣高鐵、滬昆高鐵等沿海大通道陸續啟動建設時,浙江便開始謀劃溫福高鐵。彼時(2009年9月)時速200公里的溫福鐵路才剛剛通車。
此后在2015年,溫州市發改委還曾回應表示,浙江省、溫州市多次向國家發改委、鐵總等單位匯報溝通,爭取包含溫福高鐵的滬杭深客專(高鐵)列入國家規劃,但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專家有不同意見,“列入國家規劃難度較大”。
事實上,隨著浙南閩北產業聯動日益密切,時速200公里的溫福鐵路,已難以滿足沿線需求。2017年,福建省發改委曾在《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指出,既有溫福鐵路“不足以支撐沿海通道內部快速聯系”。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福建省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建議加快推進溫福高鐵項目前期工作,彼時,溫福高鐵已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溫福高鐵的推進速度明顯加快——7月可研報告獲批,8月初步設計獲批,9月正式開工建設,建設預期5年,計劃2030年建成通車。
從地圖上看,溫福高鐵串聯了溫州都市區核心城市溫州,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福州、中心城市寧德。以溫州來說,此前溫州北上有四條鐵路,南下則僅有溫福鐵路一條通道,待溫福高鐵通車,其客運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溫州實現“GDP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的關鍵之年,一條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本流于一身的“黃金通道”,對于溫州來說,助力顯而易見。
此外,溫福高鐵還將有助于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的發展壯大。從地圖上看,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南北長達1000公里,東西縱深卻不足100公里,這種條帶狀空間格局不利于城市群內部南北城市間的社會經濟聯系。
此前國務院批復的《福建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還曾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壯大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
待溫福高鐵建成后,將與已開通的福州至廈門高鐵、廣州至汕尾高鐵、汕頭至汕尾高鐵,正在建設的漳州至汕頭高鐵,規劃的寧波至溫州高鐵,組成新的更高標準的寧波至廣州高鐵通道,進一步壓縮東南沿海城市間時空距離,連接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世界級城市群。
六部門聯合發布《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5—2026年力爭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達到3.5%左右,到2026年營業收入突破10萬億元。同時,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使機械行業運行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上海將培育頭部家政企業
據上海發布消息,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9月28日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原則同意《關于推進上海市員工制家政企業職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行動方案(2026—2028年)》并指出,推動家政服務業向員工制轉型,是破解行業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品牌化,強化政策支持引導,加快培育頭部家政企業,發揮標桿示范作用。
全球最大實體書城在深圳開業
9月26日,深圳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之一、全球最大實體書城“灣區之眼”正式開業。其位于前海城市新中心,由深圳出版集團建設運營,擁有超8400平方米閱讀空間與30余萬冊書籍,將與全市圖書館體系聯通。按照定位,灣區之眼目標打造為具有一定全球影響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灣區文化原動力中心。
廣東城際廣州地鐵5線齊發
據南方日報消息,9月29日,廣州東環城際(番禺—白云機場北)、琶蓮城際和廣惠城際北延段(小金口—惠州北)、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天河公園—魚珠)、十四號線二期(嘉禾望崗—樂嘉路)、十一號線廣州東站同日開通運營。其中,廣州東環城際的白云機場東站將在未來與白云機場T3航站樓同期開通。至此,廣州地鐵集團運營的城際鐵路達到420.5公里,廣州地鐵線網運營里程達到768.4公里。
2024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同比增長8.9%
國家統計局網站9月29日發布2024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6326.8億元,比上年增加2969.7億元,增長8.9%;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為2.69%,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按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8.0萬元,比上年增加1.9萬元。
分地區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超過兩千億元的省份有6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山東、上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個,依次為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江蘇、浙江和安徽。
#放榜
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廣州,入選“雙循環樞紐城市”第一梯隊
9月27日,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的“2025年‘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年度報告發布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會上正式發布《“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報告(2025)》,這是中規院自2019年以來第七次發布年度報告。
本年度《報告》持續優化創新網絡、服務網絡和設施網絡三大維度協同的全球城市指數評估框架,創新性地運用兩種網絡算法,識別出兩類關鍵城市角色:一類是在新地緣邊界下憑借獨特中立性與開放性維系全球網絡韌性的“中介城市”,另一類是既能深度協同國內區域網絡,又能高效鏈接全球網絡的“雙循環樞紐城市”。
圖表來源:《“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報告(2025)》
“雙循環樞紐城市”既能深度協同國內區域網絡,又能高效鏈接全球網絡,是打通內外兩張網的關鍵節點,包括位居“第一梯隊”的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廣州等全國性中心城市,以及“第二梯隊”的南京、成都、武漢等區域性中心城市。這些“領航者”將引領中國構建更加開放、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城市體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