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2-05-14 16:41:42
本次降準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是普遍的,其對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有一定幫助,而對股市和樓市的影響是間接且微弱的。
每經編輯|趙慶
一條值得關注的消息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今年4月17日宣布:“外匯管理部門適時調整并廢止了強制結售匯制度,未來,外匯管理將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取消強制結匯,實質上是把結匯權交到了企業手上,或者說是央行放棄了此類權利,這一方面是貨幣政策進一步改革的需要,也是央行甩掉越來越沉重的外匯占款包袱的自然舉措。如果央行真的再也不用承擔強直結匯下外匯占款的責任,那我們可以預期存款準備金率將有一個很大的下降空間,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之下,企業又怎么會把預期貶值的外匯放在手里而承擔風險呢?因此,企業還是傾向于像過去一樣,把外匯賣給銀行,而央行又不可能公然拒絕這種合法的貨幣兌換業務。于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央行無限制結匯的制度下,其實和以前的強制結匯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在當前條件下,預期存款準備金率會出現大幅下降,是不恰當的。
在前文《央行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凸顯我國貨幣政策運用日趨成熟》中,筆者已經指出,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成為我國貨幣當局(即央行)屢試不爽的宏觀調控工具了,并深受管理層的喜愛。我國可能的最優的存準率“上限”據研究表明為23%,央行連續3次降低存準率也是為這一政策工具釋放空間。當前,我國物價上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緩和,也為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提供了時機。
當前我國奉行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仍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定的貨幣政策。在這一指導思想之下,雖然本次降準會釋放一定程度的流動性,但要指望貨幣政策就此向寬松轉變,是不恰當的。本次降準對經濟中的各行各業的影響是普遍的,而不是專門針對某一個行業。其對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會有一定的幫助,而對股市和樓市的影響是間接的且是微弱的。在樓市的限購等政策未出現實質性松動的前提下,本次降準對樓市的利好可以忽略。如果非要說本次降準對股市有什么利好的話,那也主要是對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影響而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