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0 12:38:17
每經編輯|段煉
近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2025年7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中國當月減持25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29億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降至7307億美元,創2009年以來新低。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已經連續10個月增持黃金。
中國持續減持美債
美元指數自特朗普上任已跌超10%
這是中國2025年以來第四次減持美債。從美債持倉變動來看,中國減持趨勢已延續多年。自2022年4月持倉跌破1萬億美元后,減持步伐持續,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減持1732億美元、508億美元、573億美元。
2025年以來,中國減持美債力度有所加大,年內各月持倉呈“增減持交替、減持為主”態勢,1月增持18億美元、2月增持235億美元,3月至5月分別減持189億美元、82億美元、9億美元,6月小幅增持1億美元,7月則大幅減持257億美元,持倉規模再創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7月美債前三大海外債主中,日本、英國選擇增持,中國的減持動作尤為突出。
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今年以來,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恐慌,且美國財政狀況也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擔憂,美債尤其是長債存在被拋售的現象,同時歐洲長債被拋售也對美債市場有所波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江振龍也表示,中國減持美債的主要原因可總結為,特朗普對外加稅、對內減稅和擴大支出以及美聯儲獨立性受質疑使美元信用嚴重受損。
據南方日報報道,“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已攀升至37萬億美元,每年僅債務利息支出就超過1萬億美元。加上特朗普前段時間通過的‘大美麗法案’,未來10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負債將額外增加2萬億美元。”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隨著美國財政赤字擴大,貨幣政策受到財政捆綁的風險愈發明顯,“美聯儲一旦過度貨幣化赤字,美元信用可能被大幅削弱,甚至走向‘紙幣化’的風險。”
“降息將引發美債利率下行,市場對美元資產的信心動搖,部分國家和投資者將加速‘去美元化’。”東吳證券研究所證券分析師蘆哲指出,美元指數已呈現走弱趨勢。
東方證券期貨宏觀策略首席分析師元濤也提醒,市場當前低估了美聯儲政治化的深度,“尤其是2026年鮑威爾任期結束后,整體貨幣政策轉向的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劇。美元的中長期弱勢將更明顯。”
自特朗普新任期開始以來,美元指數持續下跌,至今已跌超10%。
央行連續10個月增持黃金
與減持美債形成呼應的是中國央行對黃金儲備的持續增持。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末我國黃金儲備為7402萬盎司,較7月末的7396萬盎司增加6萬盎司,為連續第10個月增持黃金。
據《中國經營報》,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對記者分析表示,黃金作為非主權信用儲備資產,不受單邊制裁影響,能夠有效對沖美元單一貨幣風險,優化外匯儲備結構。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美元信用繼續弱化的背景下,黃金作為戰略儲備的配置價值不斷提升;此外,黃金具有高流動性特質,可以作為國際支付體系的穩定保障,有助于增強主權貨幣信用。“我國央行連續增持黃金,有助于進一步優化我國外匯儲備結構,也有助于增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
對于我國黃金儲備連續第10個月增加的現象,卓創資訊研究員曹慧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黃金儲備仍遠低于發達經濟體儲備規模,持續增持對國際黃金市場價格的推動作用實際并不顯著。
從儲備結構來看,我國黃金配置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東方金誠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國官方國際儲備資產(主要由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構成)中黃金的占比為7.3%,明顯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出發,未來需要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適度減持美債;同時,黃金是全球廣泛接受的最終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黃金能夠增強主權貨幣的信用,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
全球央行的購金熱潮,更印證了黃金的戰略價值。世界黃金協會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增加166噸,處于歷史高位。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年度購金量連續三年均超過1000噸。95%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將增加,43%的央行表示自身也將增持黃金。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何小桃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第一財經、南方日報、中國經營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