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5-09-25 22:51:47
據“網信中國”消息,近日,網信部門依法查處今日頭條平臺、UC平臺破壞網絡生態案件。相關通報披露,今日頭條平臺不僅在熱搜榜單主榜呈現不良信息內容,還在落地頁面置頂呈現相關話題;UC平臺在熱搜榜單主榜扎堆呈現極端敏感惡性案事件詞條等非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涉及網絡暴力、未成年人隱私等相關話題……針對上述問題,網信部門依法對相關平臺采取約談、責令限期改正、警告、從嚴處理責任人等處置處罰措施。
熱搜,熱搜,還是熱搜!繼前不久微博、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由于熱搜“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被查處之后,今日頭條、UC也因為熱搜榜單呈現不良信息內容而栽了跟頭。平臺的部分相關責任人采用“熱搜屠龍術”,扭曲信息、挑撥情緒、破壞生態。越玩越大、越走越遠,此等危險的試探絕不可縱容。職能部門及時出手,一波組合拳,正是直抵病灶、刮骨療毒。
按照一般理解,今日頭條、UC屬于信息聚合、內容分發平臺。其在發展的初始階段,是“以量取勝”的,主打什么都有、量大管飽、各取所需。而隨著行業告別了高增長,存量博弈下,此類平臺更多轉向于通過“內容經營”來挖潛。由此,具體執行環節的種種亂象,也就加速暴露了出來。
從看守者到操盤手,深度下水的玩家玩壞了游戲。此類資訊平臺,定位于海量信息的“發布渠道”,長期以來是受“避風港原則”保護的(網絡平臺承擔的是合理范圍內的注意義務,如權利人發現平臺內容侵犯其權利,可通知平臺刪除,平臺接到通知后放任不管,才負有侵權責任)。然而需要說明的是,熱搜等榜單的組織、呈現,并不是“信息經渠道的自然傳播”,而更多體現了主觀判斷和價值選擇。近年來,某些平臺的相關責任人越發熱心于、倚重于用熱搜大做文章,這就背離了其作為渠道看守者的中立角色,而使自己客觀上成了游戲的玩家之一。“下水”固然可以造浪,卻也容易被水嗆。
從調教模型到調教用戶,從訓練算法到訓練心智。大量失實的、涉暴的、侵權的有害信息,被高頻且密集地頂在熱搜上。這都是“算法的安排”嗎?一些平臺的條塊負責人,只求流量不顧責任,只講利益不顧大局,并沒有按照“比例原則”“適當原則”來制作熱搜,而是什么驚悚、撕裂,什么有沖突性、有話題度,什么吸引眼球就強推什么。久而久之,用戶的心智深受浸染,理性、包容之心,被暴戾與憤怒所支配。
網絡平臺是重要的意識形態陣地,所有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具有媒體屬性和輿論功能的傳播平臺都要被納入依法管理范圍,所有新聞信息服務和相關業務從業人員都要實行準入管理。結合最近通報內容,網友對相關平臺有以下三問:
一問:有沒有真正嚴格落實自我管理責任?
自我管理不當,才有熱搜塌房。健康的網絡生態,合乎公共利益最大化。無論是社交平臺還是資訊平臺,理當是建設者而非破壞者。管好熱搜,不僅關乎合法、合規經營,更關乎一家企業的道德觀、責任感。當下語境下,平臺的糾偏,需要精準歸責、落實到人,以內部團隊的思路統一,推動熱搜榜單的整改。這種“共識”,其實呼之欲出。
二問:有沒有嚴把內容關、有沒有嚴守用人標準?
熱搜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不讓內容眾創“重創”內容,人的決斷很重要。此番,網信部門專門提及,“UC平臺在熱搜榜單主榜扎堆呈現極端敏感惡性案事件詞條等非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這事實上牽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一些資訊平臺“用人不當”,疏于做好“信源分級”,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其并沒有賦予權威部門、專業媒體以足夠優先的“權重”,反而動輒對一些營銷號、自媒體捕風捉影、以訛傳訛、斷章取義的“垃圾信息”照單全收乃至推波助瀾。采信誰、傳播誰?起點錯了,一步錯,步步錯。
三問:有沒有以正向的激勵體系和內控機制引導員工盡責、平臺向善?
平臺激勵不當,則執行走偏。毋庸諱言,如今,一些熱搜榜單主打情緒導向,美其名曰“給用戶提供情緒價值”,卻往往把負面情緒強加給用戶。虛構歪曲事件原因、細節、進展,助推“陰謀論”;過度渲染消極悲觀論調;惡意解讀社會現象,片面放大負面個案……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于是,不是先有事實后有看法,而是炮制“看法”來剪裁事實,以情緒來驅動傳播,字面意義上的“怒轉”大行其道。尊重用戶的“自主判斷”而不是搞“情緒投喂”,這是很多平臺的算法團隊、編審團隊亟須補上的一課。對此,平臺需要給員工傳遞正確的激勵信號,自上而下推動運營思路回到正軌。
造謠傳謠、潑墨競賽、群體獵巫、網絡暴力、飯圈引戰,不應成為熱搜的天選題材。社交平臺、資訊平臺作為現代人注意力分配的主要對象之一,若不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必會產生一連串惡果。阻斷這個層層傳導負反饋鏈條,網信部門等各級管理部門的及時出手,大快人心。
沒有人能從遭到破壞的網絡生態中長期受益。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包括平臺方在內的所有人的共同期待。守住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平臺必須拿出更大魄力,刀刃向內、根治積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