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1 13:09:36
進入11月,陸續有基金公司開始就旗下產品申購費率給出讓利方案,特別從本周開始,公告數量明顯增多,且優惠期限多覆蓋“雙十一”周期。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葉峰
進入11月,陸續有基金公司開始就旗下產品申購費率給出讓利方案,特別從本周開始,公告數量明顯增多,且優惠期限多覆蓋“雙十一”周期。記者從部分讓利方案中發現,有的公司明確對本次讓利的時間進行約束,如本周為限。
從費率優惠幅度來看,部分申購費率低至1折,有的基金公司還專門增加銷售機構代銷旗下產品并給出讓利方案。記者注意到,代銷機構是所有讓利方案中的主要銷售機構,包括券商、銀行及三方銷售平臺等,而以目前的代銷江湖格局看,前百強代銷機構頭尾相差較大,部分銀行的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已超7000億元。
公募又發“雙十一”狂歡券
進入11月,各種商品的火爆促銷計劃比比皆是,公募基金產品也不例外,雖然沒有了往年專門針對“雙十一”熱點進行推銷,但各家機構的產品優惠讓利方案不斷見諸公告。
景順長城11月5日發布公告稱,擬對包括景順長城品質、景順長城策略精選、景順長城量化新動力等13只產品增加江海證券作為銷售機構,并指出通過該機構一次性申購或定期定額投資申購上述基金(僅限前端收費模式),可享受申購費率折扣優惠。
招商基金也在11月6日公告,對旗下管理的招商產業A等多只基金展開費率優惠活動,明確其活動時間自2021年11月8日起到11月12日止,活動期間通過公司直銷柜臺申購規定基金的,享受申購費率(固定費用除外)1折優惠。
東方基金也發布公告稱,對旗下東方臻寶純債A等部分基金進行費率優惠讓利,并增加了上海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興業證券四家券商機構代銷,自2021年11月10日起,通過上述機構申購的投資人,可享受申購費率優惠,優惠前基金費率為固定費用的,則按原費率或固定費用執行,不再享有費率折扣。
此外,海富通基金、中郵基金、財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在本月陸續發出類似公告,活動時間的起點均覆蓋在“雙十一”周期。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此前機構發出的讓利方案數量,本月以來同期數量有所增加,特別是機構針對促銷的實施,多有上述增加代銷機構的計劃推出,且就讓利幅度來看,前述案例顯示,部分申購費率低至1折。
此外記者注意到,“雙十一”期間,基金公司也在積極布局新基金的發行,Wind統計顯示,本月共計有121只基金將要發行(統計初始基金),特別是有關專精特新、科技互聯和純債題材的產品居多。分析人士表示,此類題材中,權益投資賽道大多覆蓋高成長行業,這也是今年跨年行情最看好的方向。
創金合信基金基金經理曹春林認為,今年以來行業之間的景氣分化極致,如新能源、半導體、醫藥CRO等,跨年機會在于這些業績高成長行業中。
代銷江湖競爭激烈,頭部效應明顯
從“雙十一”促銷的基金市場來看,前述案例中多有提及引入新的代銷機構,事實上,作為銷售渠道拓展的重點,券商、銀行和第三方銷售平臺的能量巨大,競爭也很激烈,前三個季度保有規模前100家中,首尾差距超7000億以上。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21年第三季度,招商銀行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已達7307億元,位列該統計范疇代銷機構之首,而東吳證券位列第100位,統計規模僅2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的代銷強勢明顯高于券商,前十名中有8家來自銀行,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
不過,業內進行公募基金銷售業務資格的申請如火如荼,從各地證監局公布的情況看,深圳證監局公示信息顯示,瑞銀前海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已獲深圳證監局批復;北京證監局公示信息顯示,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申請基金服務機構注冊,目前已在通知補正階段。
對于代銷江湖的競爭問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渠道的客源儲備是核心,銀行得益于吸儲能力的強勢,客戶群體龐大;券商則帶有一定的投資顧問色彩,重點在服務端發力;而像第三方機構則側重于費率的優勢,部分上線平臺的讓利幅度明顯高于前兩者。
不過,確如統計數據那般,在代銷規模上,首尾差距依然較大,部分代銷機構或在銷售端不占明顯優勢,故在數量上也相對小眾。如保險機構,Wind統計顯示,代銷機構中,保險機構僅9家,與銀行的156家、券商126家在數量上差距較大。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首發基金采取全渠道發行的不在多數,但相對認購階段的吸金動能,申購階段的營銷則相對吃力,缺乏業績支撐的產品并不一定能夠借助費率優惠的刺激而增大基金規模。
深圳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無論采取哪一類的機構代銷,資金最終還需要銀行托管,代銷的費用其實不低,因此從長期來看,代銷江湖的發展注定也要經歷行業的洗禮,代銷能力欠佳的機構或面臨困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710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